而“物哀”其实就像日本文化体系里的一碗白粥,寡淡、渺然、清白,但有时遇见极惊喜纯熟的一碗,则会让你瞬间忘了许多过于矫饰的色彩。 心有所动,即知物哀 来源| 美在高处 18 世纪的日本学者本居宣长,是物哀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他认为物哀的理念起源于 8 世纪的日本文学,并于 11 ...
《源氏物语》除了“知物哀”之外,别无他求。(王向远译) 如上所示,物语是由具有深知“物哀”之幽趣之心灵的人创作的,他们把“物哀”的种种机微传递给读者,形成了以“物哀”为核心的物语理论。宣长明确指出:“物语者,专事表达物哀,以令读者觉知物哀为务也。” 宣长根据光源氏所表述的物语论重新建构起来的以“...
日本的“哀·物哀·知物哀”欧元http://news.fx678/news/keywords/eur.shtmldlong摘要:《源氏物语》中表达主观感动和感受的“哀”,到江户时代由本居宣长发展整合为客观化的作为审美对象的“物哀”概念,并由此生发出对“物哀”加以感知和理解的、作为审美活动的“知物哀”,是这三个概念形成演变的基本轨迹。“物哀...
* “物哀”与 “知物哀”论陈英龙(安徽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2)摘要: 日 本学者本居宣长的“知物哀”论, 一方面主张应该将物语故事从儒家伦理道德中解放出 来, 追求真实的 人情、 人性的 审美价值; 另 一方面又使用 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这把标尺对物语故事中的 人物进行了 衡量、 定位。 因此...
自古以来,日本文学或者说日本文化之中始终贯穿着“物哀”这种审美意识。按照日本国学大师本居宣长的说法:“世上万事万物,形形色色,不论是目之所及,亦或耳之所闻,亦或身之所触,都收纳于心,加以体味,加以理解,这就是知物哀”,而“看到、听到那些稀罕的事物、奇怪的事物、有趣的事物、可怕的事物、悲痛的事物、...
第3集 |一分钟美学之物哀#日本美学#知物哀#源氏物语@DOU+小助手 554 17 16 101 举报 发布时间:2021-07-25 12:42 蓝先生是个猫 作者 ... 我尽量把我学习的心得分享出来,不代表正确,更不是真理。你刷到,喜欢就关注我,我努力做好每一期;不喜欢别搭理我,我就是絮叨絮叨,不招惹谁。
由此可见,物语虽是描写世上种种或引人入胜或稀奇古怪的故事,但最终指向依然是向内心的探索,通过描摹人世百态来感动读者,使人“知物哀”,这与我们熟知的以或教化民众,或宣扬某种观念,或讽喻社会现实为目的的小说文章迥异。 在这里,应首先理解什么叫做“知物哀”。本居宣长指出: ...
心有所动,即知物哀/ “物哀”一词最早的来源是母本国学家本居宣长,他评价《源氏物语》是对周遭的人事和自然,怀抱有细敏微妙的感受力,并由此将这一特质提炼为“哀”,将日本文学的本质归纳为“在于物哀”。本居所指...
包括本居宣长其人的基本情况,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史脉络,以及其在著作中所论述的“知物哀”有何特点,又与宣长本人所宣扬的最具有“知物哀”精神的文学作品《源氏物语》中的“知物哀”有何异同?又是什么孕育了本居宣长的这种特殊解读?他希望通过这种解读实现什么?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考察,总结了本居宣长“...
有心知物哀无爱无物哀 ——日剧《昼颜》影评(一) 《昼颜》我看了两遍,在为男女主人公最后天各一方而再一次感到深深遗憾时,才领略到这部片子所蕴涵着的「物哀」之美。 「物哀」两个字拆开,「物」是所观赏的客体,「哀」是审美情感。 听起来,和中国文学里的「触景生情」有点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