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蝽类昆虫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中,有着各自的生命周期和活动习性。在6月,第二代盲蝽开始对棉田产生影响,接着在7月至8月间,第三和第四代出现,由于成虫寿命长,产卵期可达30-40天,导致世代重叠。卵分散产在棉株嫩叶的主脉、叶柄、花蕾和嫩茎等组织内。第五代成虫于9月底羽化,10月上旬产卵...
在播种的准备工作阶段,建议在播种前四周至五周,采用根瘤菌进行拌种,同时混合使用药剂,具体比例为80%的可湿性福美双粉剂和68%的可湿性七氯粉剂,每吨种子需使用3-4千克的混合液,这样的方法有助于防治杆蝇、根瘤象甲以及褐斑病的发生。进入分枝期后,对于留种田,应喷洒60%的地亚农乳剂,推荐每公顷...
一、前胸盾甲特化 盲蝽类害虫的前胸盾甲特化,集中体现在盾甲的前缘和侧缘,形成锐利的棘刺状突起,可以用来攻击和防御。此外,盾甲表面还有凹陷和隆起的纹路,形态各异,有些种类甚至可以用来伪装自己的身份。 二、体型较大 与其他常见的害虫相比,盲蝽类害虫体型较大,一般身长在1-2厘米之间。身体外表呈现...
从初评结果来看,农艺与农业工程组中,农业农村部提名的盲蝽类害虫区域性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项目入围。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研究进展介绍,在中国,盲蝽类害虫寄主植物众多、分布地区广泛、发生规律...
绿盲蝽,一种常被视为具有双重身份的昆虫,其实际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远超过一般认知。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绿盲蝽的特征与习性。绿盲蝽,又称绿肿茧蝽,体长约1厘米,身体椭圆,色泽鲜绿或黄绿,背部饰有黑色斜纹。它们偏爱栖息于青草丛生的环境,如公园、草坪及田野,且多在春夏季节活跃,展现出晨妆性,早晨从草丛飞...
盲蝽类害虫主要有三点盲蝽、苜蓿盲蝽、牧草盲蝽等盲蝽类,约占害虫数量的8.3%。(1)苜蓿盲蝽防治方法加强农业措施。早春结合积肥、清除蒿类和其他寄主杂草,第二代盲蝽发生面积很小,便于集中施药防治,可借此压低侵入虫量。(2)牧草盲蝽防治方法秋冬清除田内及周围的残枝落叶,春季及时消除杂草;...
(1)在盲蝽蟓发生前施药预防。苗期选用40%氧气乐果等内吸性药剂5倍液涂茎,可有效消灭嫩叶主脉、叶柄组织中的盲蝽蟓。 (2)在达到防治指标的棉田(防治指标:苗蕾期新被害株率5%,花铃期百株虫量10头),可用5%的锐劲特悬浮剂450mL/hm2或35%硫丹乳油1050mL/hm2等农药进行防治,切忌使用菊酯类农药。喷药时间应选在...
3、物种植结构调整等原因,盲蝽类害虫的发生危害日趋加重,当前在黄 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已成为棉花等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 3-4 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内陆,介于 47 0553 20 N 115 31126 04 E,整体属温带大陆性 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 霜冻早。大兴安岭以...
盲蝽象秋末产卵的寄主包括大田作物和田埂杂草 2 类。初冬,人们常对这些寄主植物进行割除、整理和堆积等农事活动,可以 改变盲蝽象的越冬场所。如卵产在活体寄主(如树木、牧草、冬季作 物)上,则保留在寄主田中;大部分枯死作物和一些杂草被收割、堆 积用作积肥等,产在上面的卵被移至柴堆;一部分作物和杂草的残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