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红军的一员后,皮定均靠着自己的军事能力,逐渐从军中脱颖而出。他打仗非常英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强敌也决不退缩,他的这种风格让他在日后赢得了一个“皮老虎”的外号。随着革命形势越来越严峻,皮定均跟随着部队四处征战,参加了反围剿等一系列重要战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成长速度越来越快,通过不断历练...
1973年10月的一天清晨,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皮定均到军区司令部刚搬迁的新营区视察,结果发现通往警卫营二连驻地皋兰山的道路崎岖难行。接着,他到食堂就餐,又发现蒙蒙细雨中,一个孩子在下坡过沟上铺设的木板时滑倒了。正巧,军区工程部的吴副部长过来了,皮定均便要他走过那块木板。吴副部长走过木板后,报告...
时任福建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按资历只能授予少将军衔,而且当时总干部部呈送给毛主席的授衔报告中,也是拟定授予皮定均少将军衔。然而,毛主席看完报告后,当即就表示:“皮旅有功,由少晋中”。此后,在审阅全军将帅授衔名单时,毛主席又在皮定均的名字下批注六字——“皮有功,少晋中”。就这样,在...
皮定均是安徽金寨人,15岁开始在鄂豫皖苏区战斗,此后一直是红四的脉络。不过,一场中原突围,让他转到了华野。当时皮定均担任中原军区1纵1旅旅长,接到的命令是率领麾下这7000人拖住敌人三天,以此掩护主力突破平汉铁路。7000对超10万的敌人,这绝对会让自己置于险地,皮定均不惧,表示一定会完成任务,但他发现...
皮定均(1914--1976),安徽金寨人。1946年6月,在中原突围中,他指挥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担任掩护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的艰巨任务。他足智多谋、孤军作战,巧妙地指挥部队抢关夺隘,经过20余天的连续奋战,冲破国民党军的堵截、封锁,胜利抵达苏皖解放区。从此,1纵1旅这支英勇的部队就被人们称为“皮旅”,皮定均...
皮定均,安徽金寨县人,1914年出生在代家岭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开国将军,一般都是苦孩子出身,这样的人,革命意志最为坚定。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无依无靠,只能乞讨、放牛为生。1927年,金寨县建立了共产党组织,领导农民运动,很多贫苦农民都参加了农民协会。皮定均只有13岁,但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闹着要...
1946年中原突围,皮定均率部突出重围,为革命保存了力量,立下了不朽功勋。奔赴朝鲜,一把狙击枪,再次扬名,可谁也没料到,英雄人物的离开,竟会以如此难以接受的方式。风格不同,不掩锋芒 时间回到1946年,皮定均率领的“皮旅”以其敢打敢拼、灵活机动的战斗作风,在敌军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为革命保存...
1991年,在开国中将皮定均去世后的15年,一则消息炸开了锅:皮定均的骨灰被迁出八宝山革命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我国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公墓,乃是无数革命伟人及英烈的归属。皮定均将军生前奉献不小,62岁去世后也被安葬于此处。只是,为什么时隔15年,皮定均的骨灰会被迁出呢?难道皮定均身上有什么污点?一...
皮定均接到任务后,立即布置第一团与第二团分别向东、东南及东北方向做出积极行动姿态,同时抽出一部分部队悄悄移到西边,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一旅身上来,掩护主力向西突围,第一旅再向东突围。将敌人追兵引向东,减轻主力西进的压力。敌人果然中计,将第一旅当成了中原部队主力,疯狂地朝第一旅扑来。虽然第一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