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这之前没有人真正见过和考虑过比光速传播得更快的东西,所以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技术领域。比光速更快的无线电波被压缩成一个铅笔尖大小的非常强大的波,它的一种可能用途是创造新一代的手机,可以做到直接与卫星通信。
所以,影片中李白在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发出的最后一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应该是明码,因为他不知道通信的密码,但作为报务员,明码(就是摩尔斯电码)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所以他只能用明码发出这句电文,既表达了他当时最真切的感情,同时也是报警,告诉收报方自己已经暴露了。 图6:《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孙道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经国家安全部批准,当天的报务员李康将首次面对我们的镜头,为我们解密“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真实故事。在国家安全部档案馆,珍藏着一份中央情报部电台《逐日工作报告表》,上边清晰记载了1948年12月30日,李白烈士被捕当晚,中央情报部电台与李白电台“峰台”的最后通联情况。△1948年...
编者按:我们的脑电波亦称脑波,它是神经元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早在1929年,德国精神科医师汉斯‧柏格(Hence Berge)首次发表脑电波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其中提及人脑主要有五种不同的脑波:α波(阿尔法波)、β波(贝塔波)、γ波(伽玛波)、δ波(德尔塔波)和θ波(西塔波)。这5种脑电波又有什...
1948年12月30日凌晨,他用生命发出的最后的电波终于在近些年解密——敌人的长江布防计划。 2019年10月13日,央视《故事里的中国》节目再次把李白烈士的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节目现场,年过八旬的苏采青再一次坐在了她熟悉的发报机前,在电键上一下下敲击着,“滴滴答答”的发报声响彻演播大厅——“李白前辈,...
您现在听到的,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对当时历史场景的真实再现。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何兰芬:有问题。 李侠:继续发。 何兰芬:我来发吧。 李侠:不,我发。兰芬,你先带着小明走,明天早上六点钟,我们在外滩公园见。 何兰芬:我不能走。 李侠:这是命令。 电影中,男主人公在最后关头吞下...
1. 永不消逝的电波——什么是业余无线电? 业余无线电属于无线电的一个分支,CRAC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分会的官方解释是: “业余无线电”通常就是指无线电的业余业务,即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自我训练、相互通信和技术研究的无线电通信业务。 注意“业余无线电”中的“业余”一词,并不是对应“专业无线电”,...
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能够达到光速,只要距离不是特别遥远,理论上,无线电波是可以从一个星系传播到附近的其他星系,从而让可能存在的智慧文明接收到。科学家目前寻找外星文明的主要方式也是通过搜寻可疑的宇宙信号,而无线电信号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中大部分都是天体或者一些宇宙现象发出的,我们要寻找的...
七十多年过去了,那些秦岭从小听到大的“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在不同时期、以各种形式,继续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早在1958年,以李白裘慧英、秦鸿钧韩慧如这两对电台伴侣为原型的红色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这是第一部反映我党隐蔽战线的影片,更成为新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