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 学名 :Psephurus gladius ) 又称中华匙吻鲟、 白鲟 中国剑鱼,俗称象鱼、象鼻鱼、箭鱼、鸭嘴鲟、琴鱼等 , 古 时称鲔 。为 鲟形目匙吻 鲟科白鲟 属下的一种,该物种主要 分 布于 长江中下游水域、沿江大型湖泊或河口的半咸水中, 有 时也进入东海,还有少量个体被大潮带到钱塘江和 扬子江下 游。是中...
但由于白鲟数量的急剧减少,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想捕获一定量的亲鱼资源变得十分困难。到了20世纪末,白鲟已经变得极为罕见,无法形成有效的繁殖群体。由于白鲟体型过于庞大,且生活在长江的深水区域,使得捕捉工作异常困难,即使捕捉到也往往是年幼或老弱的个体,难以满足人工繁殖的需要。同时,白鲟的性格比较敏感,被...
据称,白鲟自带的“微感应器”电感度非常高,可以达到1微伏/厘米的感应能力。这使得白鲟能够感知到活鱼的心脏和肌肉产生的微弱电流,从而发现并捕捉它们。有了这个敏锐的捕捉器,白鲟可以说是长江中的顶级捕鱼能手。用长江“电感神探”四个字来形容白鲟,再合适不过了。在滚滚的长江之中,依靠眼睛捕食有些低端,况且...
永别了!长江白鲟 白鲟是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体长2至3米、体重200至300公斤,性凶猛、健游,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生长迅速,曾记录到最长体长达7米。这种体态庞大的远古鱼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年月里,曾与恐龙为邻,游过了白垩纪,甚至在恐龙大灭绝中幸存。关于白鲟...
白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 通常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 最长可以长至7.5米,最重可达1吨 △白鲟标本,现藏于水生生物博物馆。游泳技术一流 春天,白鲟自长江上游而下 夏季,到达出海口,在大海转一圈 秋季,返回长江上游,产卵生子 孵出的幼鱼成长发育很快 次年春天,又自发地奔向大海 周而复始,一点都...
白鲟属,Scaphirhynchus (Heckel, 1835),鲟形目鲟科的一属鱼类。仅1种,即白鲟(Psephurus gladius)。因体色较浅而得名。古名“鲔”。 白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长江中的活化石”,是中外瞩目的“稀世之珍”。它是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体长梭形。...
白鲟(Psephurus gladius)是一种生活在长江的大型肉食鱼类,分类学上属鲟形目长吻鲟科白鲟属,是这一家族硕果仅存的两种鱼类之一,也是我国的特有鱼类。中国邮政发行的白鲟纪念邮票|amazon.com 生活在北美的高首鲟(Acipenser transmontanus),有时也会因为体色缘故被称作“白鲟”,进而导致混淆。事实上,两种鲟的在...
现有文献资料显示,长江白鲟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要追溯至2003年。四川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队长周涛回忆,2003年1月24日下午,宜宾市罗龙镇渔民刘龙华在长江涪溪口误捕到一条白鲟,随即向市水务局渔政部门报告。“白鲟身上有伤,被送到白沙湾长江水域进行救助。”周涛介绍,当时长江发现“白鲟的消息不胫而走,...
事实上,早在2019年12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上刊发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危起伟博士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在该论文中称: 预计2005-2010年时,白鲟已经灭绝。这一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正式官宣,可以说是“悲伤再提”。▲IUCN最新评估结果 白鲟,另名中国剑鱼,因其吻部长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