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白鲟数量的急剧减少,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想捕获一定量的亲鱼资源变得十分困难。到了20世纪末,白鲟已经变得极为罕见,无法形成有效的繁殖群体。由于白鲟体型过于庞大,且生活在长江的深水区域,使得捕捉工作异常困难,即使捕捉到也往往是年幼或老弱的个体,难以满足人工繁殖的需要。同时,白鲟的性格比较敏感,被...
ANCESTOR·FOSSIL祖先·化石在中国, 近些年曾于冀北、辽西中生代地层发现许多鲟形鱼类化石, 如北票鲟、燕鲟、原白鲟、辽鲟等。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就收藏有刘氏原白鲟的化石,刘氏原白鲟是已知最古老的匙吻鲟科化石,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于著名...
白鲟身上有大约8厘米长的伤口,由于发现白鲟的伏溪口江段水流湍急,不便救助,当地渔政决定先用机船把白鲟转移到下游几公里水势平缓的网箱救护囤船上,等待专家赶来。这个转移的过程格外揪心。为保证白鲟有活水呼吸,装船转移的全程中,渔民们用脸盆一盆盆地对白鲟浇水,左舷舀进,右舷舀出……持续几公里的水路。当天...
Zhang等(2019)研究预计,分布于长江的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长江白鲟已于2005—2010年灭绝。 长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中的两种淡水鲸类动物之一,也是长江江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长江豚类的栖息环境遭到明显破坏,2022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的长江江豚...
接着,权威机构声称“长江白鲟”已经“功能性灭绝”,也就是说,由于生存环境破坏和数量稀少,长江白鲟在自然状态下失去了基本的繁殖和生存能力。长江白鲟的历史可追溯到1.5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它是极少数幸存下来的古代鱼类之一。它躲过了恐龙灭绝事件等多次大灭绝事件,活到现在,但却无法逃脱现代社会的命运...
白鲟(Psephur..本图集的图片为1871—2003年间拍摄的白鲟的鲜活时期照片(为之前版本的增强版),按年代顺序排序,中间可能补充,请勿插入大量内容。图1 2 3 1993年10月湖北宜昌艾家河江滩危起伟摄,全长2.7
70年代时,渔民每年仍能捕获大量的长江白鲟,而1983年之后,虽然明令禁止捕杀,但依旧也会有误捕的情况发生。2003年之后,专家们长达十年多的寻觅仍没有结果,噩耗还是来临了。长江白鲟的灭绝,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生境被破坏、人们过度捕杀,也有水利设施兴建,切断了它们洄游通道等原因,加上城镇化、航运、渔业发展...
白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 通常体长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 最长可以长至7.5米,最重可达1吨 △白鲟标本,现藏于水生生物博物馆。游泳技术一流 春天,白鲟自长江上游而下 夏季,到达出海口,在大海转一圈 秋季,返回长江上游,产卵生子 孵出的幼鱼成长发育很快 次年春天,又自发地奔向大海 周而复始,一点都...
除了有意的捕捞之外,人类在进行工业生产时,所倾倒的污染物也是导致长江白鲟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污染物可以使整片水域内的营养结构被破坏,长江白鲟这种大型鱼类,显然无法招架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影响。长江白鲟是一种极其依赖环境的生物,它们的食物来源在环境之中,而且在排卵繁殖时也需要保证水体的清澈。环境的巨变...
现有文献资料显示,长江白鲟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要追溯至2003年。四川宜宾长江鲟协助巡护队队长周涛回忆,2003年1月24日下午,宜宾市罗龙镇渔民刘龙华在长江涪溪口误捕到一条白鲟,随即向市水务局渔政部门报告。“白鲟身上有伤,被送到白沙湾长江水域进行救助。”周涛介绍,当时长江发现“白鲟的消息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