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风 A+医学百科>> 白虎风 白虎风,病名。风寒湿邪侵袭关节,痛甚有如虎啮。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夫白虎风病者,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起,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畜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疾昼静而夜发,即彻骨髓酸疼,其痛如虎之啮,故名曰...
白虎风,拼音:bái hǔ fēng,白虎风的意思:病名。因感受风寒湿邪入侵关节,导致关节红肿,剧烈疼痛,病程发展很快,不能屈伸。类似痛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也称为「白虎历节」、「历节风」。
中医治疗白虎风(历节风)的验方有很多,《金匮要略》中是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如下:桂枝4两(12g),芍药三两(用白芍,9g),甘草二两(6g),麻黄二两(6g),生姜五两(15g),白术五两(15g),知母四两(12g),防风四两(12g),附子二枚(炮,现用...
白虎风,是一种病名,首见于汉·华佗《华佗神方》。关于“白虎”之义,有人认为,此病于夜间寅时发作,关节疼痛厉害,寅为白虎,故名;后世医家多作“痛如虎啮”之义。金元医家朱丹溪将白虎风称为痛风,一直沿用至今。 白 虎 风 痛风和痹症 痛风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治白虎风疼痛,昼静夜发,蛴螬散方: 蛴螬(七枚,研烂) 甘草(炙,末炒,五钱) 没药(研) 乳香(研,各炒,一钱) 上四味同研烂,分二服,每服煎酒一盏,二三沸调下,不计时。 治白虎风,骨髓疼痛,至夜转甚,抵圣散方: 虎胫骨(不计多少,打破酒浸,蘸酒旋炙,令黄脆为度) ...
历节病又称历节风,白虎风属湿热痹阻证,临床以关节灼热,肿胀,疼痛,重着,肢节屈伸不利等为主要特征,一般治疗以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宜,本文结合病例,探讨其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宣痹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温病条辨》卷二。为祛湿剂。具有辛苦通阳之功效。主治湿痹。症见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
陈藏器云:白师子主白虎病。向东人呼为历骨风。置白师子于病者前,自愈。此压伏之义也。白虎鬼,古人言:如猫在粪堆中。亦云:是粪神,爱食鸡子。今时人扫粪,莫置门下,令人病此疗之。法以鸡子揩病人痛处,咒愿送著粪堆头,勿反顾。不过三度,瘥。
是风湿病的三级痹病[2]。白虎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为了正确认识白虎风,以便临床准确运用,本文对白虎风的源流及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和复习。 1白虎风的病名 白虎风首见于汉·华佗《华佗神方》。晋·葛洪《经验后方》载有白虎风。唐·王焘《外台秘要》引《近效》称为白虎病。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首次提出“白虎...
白虎风,痛不可忍 白僵蚕散【处方】 白僵蚕1两(炒),地龙1两(白色少泥者,微炒),腊茶1两(炙),甘草(炙)3分。【制法】 上为散。【功能主治】 白虎风,痛不可忍。【用法用量】 每发时空心服2钱匕,午...
白虎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为了正确认识白虎风,以便临床准确运用,本文对白虎风的源流及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和复习。 1白虎风的病名 白虎风首见于汉·华佗《华佗神方》。晋·葛洪《经验后方》载有白虎风。唐·王焘《外台秘要》引《近效》称为白虎病。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首次提出“白虎历节风”。许叔微《普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