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被称为“白虎历节”王教授告诉记者,古代的中医师把类风湿关节炎(简称类风关)称为“白虎历节”,历节,就是“遍历全身关节”的意思。当风湿发作时,疼痛剧烈,累及全身关节,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样,疼得难以忍受。很多患者都有亲身的体验。王教授还谈到,疼痛仅仅是类风关造成的危害之一,国际上有人描述类风...
简称白虎历节、历节。又名痛风。《丹溪心法》:“痛风,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张氏医通.痿痹门》:“按痛风一证,……《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详见痛风、历节风条。
中医治疗白虎风(历节风)的验方有很多,《金匮要略》中是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如下:桂枝4两(12g),芍药三两(用白芍,9g),甘草二两(6g),麻黄二两(6g),生姜五两(15g),白术五两(15g),知母四两(12g),防风四两(12g),附子二枚(炮,现用...
白虎历节风,中医:白虎历节风的功效与作用,白虎历节风介绍及知识点,中医大辞典。古病名。简称白虎历节。又名痛风。《丹溪心法》:“痛风,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张氏医通·痿痹门》:“按痛风一证,
白虎历节风,简称白虎历节、历节风或历节,又名痛风。该中医病名的诊断,主要依据在于临床症状,故一般解释其为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痛不可忍,不得屈伸的疾患。 “历节”一词首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它属于痹病。因《金匮要略》此处是“中风历节”...
痛风,最早被称作“历节”,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篇》,表现为四肢关节游走性的疼痛,或者关节屈伸不利。 这种擅行而游走的疼痛,被古人形象地命名为“历节风”。到了唐代则谓之“白虎病”,宋人又合称为“白虎历节风”,也作“痛风”。元代以后,则专用“痛风”二字,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中医治疗白虎风(历节风)的验方有很多,《金匮要略》中是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桂枝芍药知母汤方如下:桂枝4两(12g),芍药三两(用白芍,9g),甘草二两(6g),麻黄二两(6g),生姜五两(15g),白术五两(15g),知母四两(12g),防风四两(12g),附子二枚(炮,现用制附片6-12g)。汉代的一两约合现在的15g,但是在实际...
、历节。又名痛风。白虎历节风 折叠编辑本段文献资料 《丹溪心法》:"痛风,四肢百节走痛是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证。"《张氏医通·痿痹门》:"按痛风一证,……《金匮》名曰历节,后世更名白虎历节。"详见痛风、历节风条 "痛风"--病名。中医文献早有记载,该病属痹证范畴,又称白虎历节,亦有认为属痛痹...
历节痛风(即白虎历节风) 历节痛,或因饮食起居失节,或因七情六淫失宜,以致脾胃亏损,腠理不密,外邪所侵;或为肝火内动,肝血耗损;或为肢体疼痛;或为肢节难伸;或为卒然制痛;或为走痛无常;或内热晡热,自汗盗汗;或经候不调,饮食不甘。其治法,属风邪者,小续命汤。走注疼痛者,漏芦散。骨节疼痛者,四生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