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最早被称作“历节”,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篇》,表现为四肢关节游走性的疼痛,或者关节屈伸不利。 这种擅行而游走的疼痛,被古人形象地命名为“历节风”。到了唐代则谓之“白虎病”,宋人又合称为“白虎历节风”,也作“痛风”。元代以后,则专用“痛风”二字,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
历节痛,或因饮食起居失节,或因七情六淫失宜,以致脾胃亏损,腠理不密,外邪所侵;或为肝火内动,肝血耗损;或为肢体疼痛;或为肢节难伸;或为卒然制痛;或为走痛无常;或内热晡热,自汗盗汗;或经候不调,饮食不甘。其治法,属风邪者,小续命汤。走注疼痛者,漏芦散。骨节疼痛者,四生丸。湿热痛者,清燥汤,兼痰佐以...
《近效》论白虎病者,大都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经脉结滞,血气不行,蓄于骨节之间,或在四肢,肉色不变,其病昼静而夜发,发即彻髓酸疼不歇,其病如虎之啮,故名曰白虎之病也。(《外台》)(按∶《圣惠》同,作白虎风。) 夫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身体 羸,其肿如脱,其痛如掣,流注骨...
入秋后,人们感受到了渐凉的秋风,但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种疾病的高发季节:痛风。这个季节,痛风的阴影笼罩着不少人,尤其是那些素未谋面的“白虎历节风”,这个名字不仅传达出痛风发作时的痛苦感受,还借助古代中医的视角,告诉我们秋天是痛风高发的季节。为何秋季是痛风高发期?秋天,饮食开始丰富多样,但背后却隐...
严重的痛风叫白虎历节风,常人碰到它就像碰到老虎一样。如果深谙益气活血、通利关节、清热除湿之法,这老虎不过是纸老虎。 忌嘴赤脚加吃药,四逆散四妙散加土茯苓、威灵仙。柴胡5克,白芍20克,枳壳10克,炙甘...
痛风在古籍另有历节、..痛风在古籍另有历节、白虎历节、白虎风等名,或认为痛风属痹证范畴,与痛痹、风痹关系密切。关于此病病因。请看《明医指掌》卷六
痛风,中医称“痹证”、“白虎病”、“历节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痛风的关节病好发于拇指关节,其次为足部其他关节及踝、手、腕、膝、肘等关节。 唐代名医陈藏器更是提出了茶疗法,称茶为万病之药,认为茶叶不但对痛风有治疗效能,还具有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 民间流传一个很管用的方子,就是...
【功效作用】祛风除湿,搜风通络。 【主要治疗】诸风历节疼痛及手下侧痛。 【服用方法】口服:每次服5~10毫升,日服2或3次。 【附记】笔者家传秘方。多年使用,确有卓效。本方用于慢性关节炎、腰腿痛、筋骨痛等痹痛证,效果亦佳。孕妇忌服。
痛风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元代名医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心法》中的描述:“痛风者,四肢百节走痛,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中医理论认为,痛风发病主要归咎于 饮食不节(过多食用肥甘厚味)、酗酒、过劳、紧张或感受风寒湿热等邪,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痰瘀闭塞经络,从而
功效作用:祛风祛湿,理气活血,散寒止痛。主要治疗:白虎历节风及诸般风湿,流注四肢,大腿、鹤膝一切风疾,四肢拘挛,不能坐立,凡是骨节等处,皆尽浮肿,夜痛号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