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叶的用药部位主要是它的根和叶,其中根的主要作用在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等方面,叶的主要作用在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方面,因此建议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正确的选择,如果对于用药或者病症不清楚的时候,最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希望上文中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背叶,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革质,长9~13厘米,宽3.5~5.5厘米,全缘,基出脉3条,上面绿色,光滑,下面银白色,有细毛;叶柄长1厘米左右。花小,黄色,腋生,花被片6。浆果,近球形。 药材名称 白背叶 拼音Bái Bèi Yè 别名 白帽顶、白膜叶(《岭南草药志》)。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白背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菌消炎、调节免疫等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白背叶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其寒凉性质可中和体内热毒,常通过煎煮或代茶饮方式使用,对夏季暑热引起的口渴烦躁也有辅助改善作用。 2. 活血化瘀:该植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跌打损伤造成的瘀血肿胀。民间常...
最显著的就是叶背是灰白色,当风一吹,便看见满片的绿叶一瞬间变成白雪。 【来源】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Arg.以根及叶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夏、秋采集,晒干研粉。 用途:根、干皮、叶皆可入药 ...
白背叶 【本地名】白背叶、白背野柯、木梗天青地白、山麻、白面虎、酒药子树、白毛树、野芙蓉、狗屎团 【来源】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Lour.) Müll. Arg.的叶(白背叶) 【原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1-3(-4)米;...
白背叶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又称为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以根及叶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夏、秋采集,晒干研粉。性味微苦、涩,平。 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具有消炎止血。
这种白背叶,在懂中医的眼中,可是宝贝,有药用价值,而且不小。白背叶全株有用,根有小毒,但是可以清热平肝,健脾化湿,收敛固脱。根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痛等症状。叶有清热利湿,消炎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叶外用于中耳炎,病肿,湿疹,跌打损伤等症状。如需用药,要在医生的...
广西白背叶科中文名:大戟科 白背叶科属中文名:野桐属国内分布:粤,桂,滇,闽 形态特征 本变种的雌花序长30-60厘米,蒴果的软刺长10-15毫米。果期8月。参见:白背叶(原变种)生长环境 广西白背叶多生于疏林下。分布范围 产于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模式标本采自广西 中国植物志 44(2):040 ...
白背叶,一个承载着无数人野外探险记忆的独特植物,尤其是在那些农村的孩子们心中,它更像是一份自然界的应急宝藏。在无处寻觅卫生纸的困境中,白背叶的叶片成为了他们不可或缺的替代品,尤其是那翠绿正面和月白反面的叶片,因其自然的清洁质感,成为了人们野外求生的实用选择。这种小乔木或灌木,隶属于大戟科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