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用法:根15~30g;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白背叶的禁忌 非热毒及湿热证不宜用。 孕妇、儿童慎用。 白背叶药用部位 为大戟科植物白楸的叶。 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 灌木或小乔木,高2~3米。小枝、叶柄、花序及叶背面均有灰白色星状茸毛。叶互生,叶片阔卵形,全缘或不规则3裂,有稀疏钝齿。
②治刀斧砍伤:白背叶的叶适量,捣烂,敷伤处。(《贵州草药》) 白背叶生境分部 生于山间灌木林中。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白背叶原始形态 乔木或灌木。小枝灰褐色,表面有纵沟纹。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革质,长9~13厘米,宽3.5~5.5厘米,全缘[方剂汇www.fane8.com],基出脉3条,上面绿色...
【别名】三条筋、三根筋、香叶、糯叶(《贵州草药》),湄潭台乌(《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峨嵋山胡椒的根和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乔木或灌木。小枝灰褐色,表面有纵沟纹。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革质,长9~13厘米,宽3.5~5.5厘米,全缘,基出脉3条,上面绿色,光滑,下面银白色,有细毛...
白背叶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又称为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以根及叶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夏、秋采集,晒干研粉。性味微苦、涩,平。 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具有消炎止血。
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Lour.) Muell.-Arg.以根及叶入药。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多鲜用,或夏、秋采集,晒干研粉。 白背叶附方 ①治胃痛呕水:白背叶草头浸男子尿一星期,取起洗净晒干。每用二两,雄鸡一只去肠杂头肺,水适量炖服,每星期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
种名:白背叶 学名:Nallotus apeltus 别名:野桐、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花期: 生态性状:耐阴植物 观赏性分类: 科:大戟科 属:野桐属 白背叶分布地区 白背叶形态特征 小乔木或灌木,高2-3米,小枝,叶柄均被白色密毛。叶互生,宽卵形,长5-10厘米,宽3-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圆形...
【别名】三条筋、三根筋、香叶、糯叶(《贵州草药》),湄潭台乌(《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为樟科植物峨嵋山胡椒的根和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乔木或灌木。小枝灰褐色,表面有纵沟纹。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革质,长9~13厘米,宽3.5~5.5厘米,全缘,基出脉3条,上面绿色,光滑,下面银白色,有细毛...
①治胃痛呕水:白背叶草头浸男子尿一星期,取起洗净晒干。每用二两,雄鸡一只去肠杂头肺,水适量炖服,每星期一次。(《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鹅口疮:白背叶适量蒸水,用消毒棉卷蘸水拭抹患处,一日三次,连抹两天。(《岭南草药志》) ③治外伤出血,溃疡:白背叶晒干,擦成棉绒样收贮,出血时取适量贴上,外加绷带...
365园林网提供白背叶别名,拉丁名,英文名、产地分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园林用途、培育情况等。让您及时了解白背叶的介绍 搜植物库搜价格 首页> 白背叶介绍 别名:白背叶 科、属:【大戟科】,【】 拉丁名、英文名:Mallotus apeltus 特征形态:小乔木或灌木,高2-3米,小枝,叶柄均被白色密毛。叶互生,宽卵形,...
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叶片上有刺,所以在种植的时候我们最好是戴手套,避免被它的刺扎伤。关于两面针这种有刺的“野草”,就先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花友们有没有见过它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http://www.baibeiyegena.com/bbygzz/1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