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白垩纪是地质年代的一段时期,大约从距今1.45亿年前开始,持续到约6600万年前结束。它是地质中生代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恐龙统治地球的时期。白垩纪的名字来自于白垩石(chalk),这是一种常见的沉积岩。 在白垩纪,地球上的大陆开始逐渐漂移成为相似于现代的形态,包括今天的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和澳大利亚。同...
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细小,用手可以搓碎。“白垩纪”一词由法国地质学家达洛瓦(JeanBaptisteJuliend′Omaliusd′Halloy)于1822年创用。白垩纪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白垩纪这一名称来源于英吉利海峡两岸的白垩层,由比利时学者J.-B.-J.奥马利达鲁瓦1822年创立,英文Cretaceous系来源...
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长河里,白垩纪仿若一颗璀璨神秘的明珠,承载着恐龙的兴衰传奇,见证着地球生态的独特风貌与变迁。白垩纪属中生代,前接侏罗纪,后连古近纪,约始于1.4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结束,绵延近7900万年,在地球演化史上意义非凡。白垩纪,恐龙时代的辉煌与沧桑 其开端有着微妙标识,当时全球海平面由低...
白垩纪早期,以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仍然繁茂,而被子植物的出现则是植物进化史中的又一次重要事件。白垩纪有了可靠的早期被子植物,到晚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迅速兴盛,代替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形成延续至今的被子植物群,诸如木兰、柳、枫、白杨、桦、棕榈等,遍布地表。被子植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是植物界的一次大变革...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或K-Pg灭绝),由于此次灭绝事件彻底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为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出场提供了契机。故又俗称“恐龙灭绝”或“恐龙大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或K-T灭绝),是地球历史上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之一,同时也是在一般人认知范围...
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开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6600万年前,历经7900万年,是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白垩纪时期,南方古大陆继续解体,南美洲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裂谷迅速张开形成南大西洋,北方古大陆不断上升,大面积的陆地被温暖的浅海覆盖。白垩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50%,平均气温则是比现在高4℃。
“走地鸡”成为唯一在白垩纪末幸存,且具有潜在飞行能力的 脊椎动物(来源:Cornell Lab) 地球上的第一朵花 花是如今最常见的植物器官,但是却属于被子植物的专利。直到侏罗纪最后,整个地球的森林都是以银杏、松柏为主的裸子植物森林,但到了早白垩世,在中国辽宁省开出了...
5.2.3 白垩纪:1.455亿-6550万年前 1.44亿年前 冈瓦纳古陆脱离北方大陆,并分裂成几个部分:南美洲、非洲、印度、大洋洲和南极洲。各片陆地之间由陆峡连接、动植物界借此互通。大洋洲大陆面积最小,再过几千万年,它将彻底孤立出去。因此与其他大陆相比,大洋洲的动植物种类格外特殊。
只有白垩纪有白垩吗?白垩的名称“Creta”来自拉丁文,是一种灰白色的碳酸钙沉积,碳酸钙即灰岩,因此,白垩土就是一种白色的灰岩。如果从其成分上来讲,不光只有白垩纪有灰岩,地球上大部分时期都有灰岩存在。但是白垩还有另一个特点——白,非常白。这一特征正是它被叫作白垩的原因,而白垩确实只分布在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