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白垩纪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宰,种群数量庞大,种类丰富多样,可细分为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等不同类别。蜥脚类恐龙如阿根廷龙,体长可达30至40米,体重超过70吨,堪称植食性巨无霸;兽脚类的霸王龙,咬合力惊人,牙齿锋利无比,是白垩纪晚期当之无愧的顶级掠食者;鸟脚类恐龙体型相对较小,但数量众多,在采食...
甲龙是最早被发现的恐龙之一,最初被描述和命名为“森林蜥蜴”。甲龙是上白垩纪麦斯特里希特阶末期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存在的恐龙。甲龙标本是从美国蒙大拿州的地狱溪地层被发现,而其它标本则于怀俄明州的兰斯地层及加拿大艾伯塔省的Scollard地层被发现,所有都是在白垩纪末期时代的地层。由布朗带领的研究队于1906...
白垩纪是中生代最后一个纪是恐龙由鼎盛走向完全灭绝的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欧洲海底沉积物中有大量的白垩而称为白垩系白垩纪因此得名剑龙灭绝于白垩世但鸭嘴龙甲龙和角龙在晚白垩世时却发展迅速特别是角龙虽然晚白垩世时才在地球上出现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进化出了丰富的种类白垩
白垩纪,既是恐龙王朝的巅峰也是终结。在这中生代最后一个纪元里,除了地球霸主恐龙的灭绝,还发生了许多对现今地球影响颇大的事件。诸如,大西洋诞生、真正的鸟类出现、植物开始开花结果、哺乳动物开始占据主要生态位等等,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都发生了重要变革。虽然这些事件从...
在遥远的晚白垩纪 约7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 地球上生活着一种 名为伤齿龙的小型兽脚类恐龙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种 充满智慧与神秘色彩的生物 ——伤齿龙的世界 伤齿龙复原图 ✧ 名字的由来 伤齿龙是由 约瑟夫·莱迪(Joseph Leidy)在1856年所命名
恐暴龙是一种很恐怖的暴龙,又称为暴龙,拉丁文学名dinotyrannus,主要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种类繁多。它是一种食肉动物,主要分布在美国。动物学史 在发现暴龙的相同地层中发现的其他暴龙科化石,起初被类于个别的分类项目,包含后弯齿龙与大纤细艾伯塔龙,后者在1995年被建立为恐暴龙,然而,这些化石目前通常被认为...
恐龙名称:巨龙(大陆)泰坦龙 拉丁文名:titanosaurs 恐龙体长:44米 恐龙体重:40-60吨 恐龙食物:草食动物 生存年代:白垩纪晚期 生存地点: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 辨认要决:背部 大部分有明显的骨钉 恐龙种类:蜥臀目·蜥脚类·巨龙属[titanosaurus]分布区域 虽然这种恐龙当时分布于全球各地,但是,由于骨骼...
马普龙是第四大的肉食恐龙,最大的预估体长达14.5米,出现于白垩纪末期,被认为与霸王龙相匹敌。它的牙齿虽然细小,但锋利如刀片,具有强大的狩猎能力。马普龙意为“大地蜥蜴”,它的体型大于近亲鲨齿龙和南方巨兽龙,发现的最大个体体长约14.5米,体重可达12吨。六、迅猛龙 迅猛龙,也被称为伶盗龙或速龙,...
🥈 蛮龙: 北美洲最大的肉食恐龙,侏罗纪末到白垩纪初的霸主。体长可达13.5米,咬合力15吨,牙齿长达15.5厘米,凶猛无比!🥉 马普龙: 白垩纪末期的猎手,体长预估14.5米。虽然牙齿细小,但锋利如刀,狩猎能力超强,与霸王龙不相上下。🏅 南方巨兽龙: 南美发现的巨大肉食恐龙,体长最多13.8米。牙齿尖细如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