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屐[ dēng shān jī ] ⒈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 引证解释 ⒈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参见“谢公屐”。 引《南史·谢灵运传...
词条:『登山屐』 拼音:dēng shān jī 注音:ㄉㄥㄕㄢ ㄐ一 解释: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 古代诗词
繁体:登山屐拼音:deng shan ji读音:dēng shān jī英语:造句:暂无此词造句近义词:反义词:单字解释:登 山 屐组词,组成语:登 山 屐登山屐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从事旅游、登山时所穿的鞋。参见「谢公屐」条。唐.白居易〈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
历史典故> 登山屐 源见“谢公屐”。谢灵运创制的游山时穿的一种前后有齿的木屐。后用于写登山临水。唐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诗:“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 登山屐相关 上南落北 上和下睦 上天下地 上天不负苦心人 上天入地 上好下甚 ...
一种登山的木屐。《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唐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唐皮日休《习池晨起》:“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宋苏辙《次题方子明道人东窗韵》:“齿折登山屐,尘生贳酒瓶。”陆游...
登山屐不仅仅是一种出行工具,它还承载着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在现代,虽然不再使用这种传统的登山屐,但登山爱好者们依然会穿着专门设计的登山鞋,去追寻谢灵运曾经走过的山径,体验那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登山屐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所代表的自然探索精神,以及它所传递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汉语词典> 登山屐 1.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游山时常穿的一种有齿的木屐。《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常用作登山探幽的典故。 国语辞典 注音ㄉㄥㄕㄢㄐㄧ拼音dēng shān jī 從事旅遊、登山時所穿的鞋。見「謝公屐」條。
“管弦不碍登山屐”出自宋代郑清之的《南坡口号十八首》。“管弦不碍登山屐”全诗《南坡口号十八首》宋代 郑清之管弦不碍登山屐,梁肉何妨满腹书。岂是清谈愧夷甫,为无阿堵绕吾庐。《南坡口号十八首》郑清之 翻译、赏析和诗意《南坡口号十八首》是宋代诗人郑清之创作的诗词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
登山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发明的一种登山木屐,其前后齿可装卸,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以保持平衡。见《南史·谢灵运传》。后常用为登山寻胜之典。朱放《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猜你喜欢 提封 通共,大凡。语出《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亦泛指版图、疆域...
国文·小学·典故:登山屐 简释谢公屐:咏游山玩水。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国文·小学·典故:登山屐 用典朱放经故贺宾各镜湖道士观: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全文:已得归乡里,逍遥一外臣。那随流水去,不待镜湖春。雪里登山屐,林间漉酒巾。空馀道士观,谁是学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