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候曾有过电报建设的提倡者:例如,沈葆桢在1874年日本远征台湾的时候曾有获朝廷批准的一个电报项目,不过没有实现。也有一条短途电报线由李鸿章为了军事的目的于1879年在天津和大沽之间架起来了,李借用了政府的资金和丹麦的工程师。但是,只有在1879—1880年的伊犁危机已证实了没有北京和上海之间的电报通讯而带...
稍后,英国大东电报公司与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达成协议,将上海以北的区域划归大北公司经营范围,香港以南区域划归大东公司。香港-上海之间作为中立区,由丹麦大北公司敷设海底电报线,利益由两家公司共同瓜分。1871年,大北公司的海底电报线铺设至上海,且违反清廷的规定,秘密延伸至租界电报房。 丹麦公司的电报线既已上岸...
1877年,中国人自..1877年,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位于台湾。这条电报线是由福建巡抚丁日昌提议并主持建设的,具体由电报学堂的学生苏汝灼和陈平国负责实施。电报线路从旗后(今高雄)至府城(今台南),全长95华里,
莫尔斯电码由萨缪尔·摩尔斯和助手阿尔弗雷德·维尔在1840年开发,用点、线和空三个形状组合来表示字母和数字,极大地提高了电报的信息传递效率。在电报线路的架设方法上,库克在1842年申请了悬空架线方法的专利,这一方法将导线悬吊在木杆上,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库克还尝试了镀锌工艺来防止铁线生锈,进一步提高...
1870年初,英国大东电报公司铺设的从欧洲到亚洲的海底电缆,即将抵达中国。当时,清政府禁止海缆登陆。经过反复协商,清政府同意,大东公司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铺设电报线,也可以将线端引入上海以南各通商口岸。但是有一个前提,线端不能牵引上岸,只能安放在通商口岸码头之外的趸船内。后来,大东公司将沪港海线的铺设权...
C.香港地区铺设电报线路是在台湾以后. D.地区电报线路的铺设是在台湾铺设电报线路之后.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电报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台湾地区我国电报事业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1877年,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由台湾南部旗后港至鸡笼港(今高雄至基隆)竣工;同年十一月,天津至上海的电线...
④。所以应选 A。结果一 题目 中国人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 ) A. 上海 B. 北京 C. 台湾 D. 广州 答案 [答案] C[解析] 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相关推荐 1中国人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 ) A. 上海 B. 北京 C. 台湾 D. 广州 反馈 收藏 ...
据1909年统计:全国建成的电报干线网,全长共计47641公里,覆盖了西藏以外的全部省份,形成了大体完整的电报通信网络。 第一张图:光绪十年(1884)英国人绘制的中国电报干线图。在这张图可以清晰看到中国电报建设初期的状况,电报线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通商口岸。在这张图上,从辽东半岛的旅顺口直到广西北部...
沈葆桢权衡形势,认为迫切需要用电报使台湾和大陆构建起更快捷、可靠的通信联系。他上奏朝廷,提出了构建台北至淡水的陆上电报线,经海底电缆到达福建登陆,接入位于马尾的船政,再连接至福州。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一条自营电报线——船政至福州线首先建成,而台湾连接...
1877年(清光绪三年)初,天津水雷学堂教习英国人贝德斯(J.A.Batts)指导电报学堂学生首先在天津机器局东局至直隶总督衙门(今金钢桥西)之间架设了一条6.5公里的同城电报短线。为了沟通联系军情,1878年底将这条电报线从直隶总督衙门延长架设到了北塘和大沽口炮台。工程由清政府出资,委托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负责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