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并非没有机会。左宗棠把持两江总督大权,硬是将电报线项目扣下,想交给自己的钱袋子胡雪岩来办。但问题在于:这位靠钱庄、生丝起家的传统商人,对新兴的电报业务一窍不通。与此同时,盛宣怀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嗅觉。他绕开湘系地盘,先在淮系控制的沿海各省架设电报线。到1883年夏天,当左宗棠还在为技术难题发愁时...
稍后,英国大东电报公司与丹麦大北电报公司达成协议,将上海以北的区域划归大北公司经营范围,香港以南区域划归大东公司。香港-上海之间作为中立区,由丹麦大北公司敷设海底电报线,利益由两家公司共同瓜分。1871年,大北公司的海底电报线铺设至上海,且违反清廷的规定,秘密延伸至租界电报房。 丹麦公司的电报线既已上岸...
1877年,中国人自..1877年,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位于台湾。这条电报线是由福建巡抚丁日昌提议并主持建设的,具体由电报学堂的学生苏汝灼和陈平国负责实施。电报线路从旗后(今高雄)至府城(今台南),全长95华里,
沈葆桢权衡形势,认为迫切需要用电报使台湾和大陆构建起更快捷、可靠的通信联系。他上奏朝廷,提出了构建台北至淡水的陆上电报线,经海底电缆到达福建登陆,接入位于马尾的船政,再连接至福州。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一条自营电报线——船政至福州线首先建成,而台湾连接...
早期的电报线路绝缘材料主要依赖于天然橡胶,但这种材料在电气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天然橡胶虽然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但在暴露于大气中后容易裂开,且与铜接触后会生成硫化铜,导致导线腐蚀。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报线路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电报电话线)1843年,威廉·蒙哥马利向皇家艺术学会递交了一份关于“古塔波胶”...
1870年初,英国大东电报公司铺设的从欧洲到亚洲的海底电缆,即将抵达中国。当时,清政府禁止海缆登陆。经过反复协商,清政府同意,大东公司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铺设电报线,也可以将线端引入上海以南各通商口岸。但是有一个前提,线端不能牵引上岸,只能安放在通商口岸码头之外的趸船内。后来,大东公司将沪港海线的铺设权...
早些时候曾有过电报建设的提倡者:例如,沈葆桢在1874年日本远征台湾的时候曾有获朝廷批准的一个电报项目,不过没有实现。也有一条短途电报线由李鸿章为了军事的目的于1879年在天津和大沽之间架起来了,李借用了政府的资金和丹麦的工程师。但是,只有在1879—1880年的伊犁危机已证实了没有北京和上海之间的电报通讯而...
④。所以应选 A。结果一 题目 中国人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 ) A. 上海 B. 北京 C. 台湾 D. 广州 答案 [答案] C[解析] 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相关推荐 1中国人的第一条电报线出现在( ) A. 上海 B. 北京 C. 台湾 D. 广州 反馈 收藏 ...
近代第一条电报线( ) 根据您输入的内容,为您匹配到题目: **近代第一条电报线( )** A. 修建时间为1906年 B. 建设地点在福建 C. 成为自办电报的开端 D. 目的是联系对外贸易 **答案**: C **分析**:解析:第一条电报线是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的,时间是1877年。1906年是无线电报创设的时间。 答案:C ...
C.香港地区铺设电报线路是在台湾以后. D.地区电报线路的铺设是在台湾铺设电报线路之后.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电报事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台湾地区我国电报事业发展的表现来分析. 1877年,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由台湾南部旗后港至鸡笼港(今高雄至基隆)竣工;同年十一月,天津至上海的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