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态文化观,就是以生态科学和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反对机械论哲学世界观支配下的注重机械论、还原论和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重视整体性、有机性和协同性的一种新型文化价值观念。具体而言,就是强调要培育弘扬“共生”的生态自然观、“民生”的生态价值观和“护生”的生态发展观。草海国家级保护区通过实施...
荀子提出“圣王之制”的生态资源爱护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制用”和“爱护”相结合的生态伦理辩证法思想。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 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对于建立生态伦理道德体系和推动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要...
生态观是一种生态理论,指的是生物在它们所处的环境中所具有的某种稳定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被表示为生态系统的一种可持续的关系,它是一种完全自我调节的复杂体系。其积极的作用是保护、维持、平衡自然界的生态,保持自然界内生物的平衡。 一个健康的生态观的关键是维护各种物种的数量平衡,特别是植物和动物,使其得...
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
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题: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有何“绿色内核”?——专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韩禹 在全球生态环境挑战日趋严峻的今天,中国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明确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本质要求,体现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独特生态观。“中国式现代化为当今世界的...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是在反思发展现代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出场的,实现了对西方传统现代化路径的内在超越。基于此,以中西对比视域研究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的丰富内涵与理论贡献,有助于我们系统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整体观,超越了西方...
从理论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在作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历史。恩格斯也指出,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盲目开发自然界只会引起自然界的无情报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觉吸收马克思、...
特色经济林提质改造1825亩。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安化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焦生态保护重点领域、聚力防污治污关键环节,推动县域绿色健康发展,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记者:陈月华 原标题:《两会“生态观”|蓝天、碧水、净土 以高水平生态环保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生态观 □ 张 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历史观为基础,以“公平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价值论为旨向,以“坚持问题导向”的生态认识论为指引,以“坚持系统观念”的生态方法...
在科学把握现代化和生态化(绿色化)关系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的生态观”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的独特生态观”(以下简称为“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