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态文化观,就是以生态科学和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反对机械论哲学世界观支配下的注重机械论、还原论和二元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重视整体性、有机性和协同性的一种新型文化价值观念。具体而言,就是强调要培育弘扬“共生”的生态自然观、“民生”的生态价值观和“护生”的生态发展观。草海国家级保护区通过实施...
“天人合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观,对于当前应对生态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维护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平衡,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重点课题。 “天人合一”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生态观,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实践性启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家...
荀子提出“圣王之制”的生态资源爱护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制用”和“爱护”相结合的生态伦理辩证法思想。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 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对于建立生态伦理道德体系和推动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要...
郇庆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具有三重理论意蕴:基于近代中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社会现代化历史经验总结反思的生态现代化理念,对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下“美丽”目标任务的新构想与愿景,面向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的现代化发展绿色转型或重塑大趋势的理性认知与自觉追求。这种生态观并不是一种狭义的...
为了让适度生态观进一步落实,我们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中国建设推动绿色中国实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生态关键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盼温饱”变为“盼环保”,从“求生存”变为“求生态”,人们对于环保的日渐重视。为生态惠民,让我们携手同心,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
从理论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在作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历史。恩格斯也指出,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盲目开发自然界只会引起自然界的无情报复。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自觉吸收马克思、...
特色经济林提质改造1825亩。蓝天常在,碧水长流,青山永驻。安化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聚焦生态保护重点领域、聚力防污治污关键环节,推动县域绿色健康发展,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记者:陈月华 原标题:《两会“生态观”|蓝天、碧水、净土 以高水平生态环保推动高质量发展》
生态观是一种生态理论,指的是生物在它们所处的环境中所具有的某种稳定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以被表示为生态系统的一种可持续的关系,它是一种完全自我调节的复杂体系。其积极的作用是保护、维持、平衡自然界的生态,保持自然界内生物的平衡。 一个健康的生态观的关键是维护各种物种的数量平衡,特别是植物和动物,使其得...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跨时代的前瞻性,是我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对于我国在新时期下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国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理论基石,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生态观,也是独特文明观;既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理解这一现代化模式,一定要有文明高度、战略视野,要有哲学深度、历史广度,要有道路自信、文明自信。(二)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表述中,“人”是主体,不仅指个人,也指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