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员论(中)[清]顾炎武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清;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户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今天下之出入公门,以挠官府之政者,生员也;倚势以武断于乡里者,生员也;官府一拂其意,则群起而哄者,生员也。 上之人欲治之而不可治也,欲锄之而不可锄也。 小有...
顾炎武《生员论》译文顾炎武《生员论》节选译文 ——2014东城区高三期末考试文言文 问曰:废天下之生员,则何以取士?曰:吾所谓废生员者,非废生员也,废今日之生员也。请用辟举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则我之所收者,既已博矣,而其廪之学者为之限额,略仿唐人郡县...
顾炎武指出,天下人才日生无穷,仅用科举一途取士,使人才壅塞于童生,是败坏人才的作法,而推行辟举之法,则国家有可用之士而天下无生员之害。 严格说来,《生员论》是一部中国古代教育社会学著作,它着重讨论的是作为政治工具的官学教育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取士制度等方面的作用问题。它根据当时生员对社会所造成...
生员论中 废天下之生员而官府之政淸,废天下之生员而百姓之困苏,废天下之生员而门戸之习除,废天下之生员而用世之材出。今天下之出入公门以挠官府之政者,生员也;倚势以武断於乡里者,生员也;与胥史爲缘,甚有身自爲胥史者,生员也;官府一拂其意,则羣起而閧者,生员也;把持官府之隂事,而与之爲市者,生员...
顾炎武在《生员论》上篇,简述生员嚣讼逋顽有害社会比比而是后,称“上之人以是益厌之,而其待之也日益轻,为之条约也日益苛”,指的是清初朝廷对于生员的管束和控制;在《生员论》中篇,顾炎武描述生员的恶劣行径时称,“小有所加,则曰是杀士...
晏子论不详 齐国的景公出去打猎,上山时看见老虎,到沼泽地看见蛇。回去后,叫来晏子问他道:“今天我出猎,上山就看见老虎,到沼泽就看见蛇,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祥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情况不祥,这个不在其中。有贤能却不知道,一不祥;知道(贤能)但是不用,二不祥;用但是不委以重任,三不祥。所谓不祥,就是象...
顾炎武《生员论》 下载积分: 900 内容提示: 顾炎武《生员论》 顾炎武(1613—1682) , 字宁人, 初名绛, 明亡后改名为炎武, 江苏昆山花埔村人, 因其乡 有亭林湖, 故学者称他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的祖父以上三代都是进士, 做过明朝大官。 他年轻时参加过复社。 清军占领南京后, 他参加了江阴、 嘉定、 ...
百姓地愈少,诈寄愈多,诈寄愈多,百姓地愈少,而生员负担愈重。富者贿赂求为生员,贫者则逃亡或死亡,因此,生员对当地民众并无丝毫益处,反而带来沉重负担。然而,一切考试科举的费用,都由百姓承担,故生员成为最祸害百姓者。因此,废除生员,百姓困境可得以缓解。天下之大患,在于聚居五方不相识之...
顾炎武《生员论》 顾炎武(1613—1682),字宁人,初名绛,明亡后改名为炎武,江苏昆山花埔村人,因其乡有亭林湖,故学者称他为亭林先生。顾炎武的祖父以上三代都是进士,做过明朝大官。他年轻时参加过复社。清军占领南京后,他参加了江阴、嘉定、昆山三县人民的武装抗清斗争。明亡后,他仍与反清力量保持联系。自45岁...
顾炎武在《生员论》中指出:“国家之所以取生员而考之以经文、论、策、表、判者,欲其明六经之旨,通当世之务也。……舍圣人之经典、先儒之注疏与前代之史不读,而读其所谓时文(多为当时书坊刻印的中举者试卷)。……五尺童子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此处他批评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