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很简单:第一, 中国海关的掌门人赫德及其亲信金登干, 都觉得他“诚实和平, 堪以留用”, 英国海军上将古德认为他“明练可靠”, 这些评价分量很重;第二, 琅威理曾护送清廷所购炮艇来华, 受到洋务派官员郭嵩焘、丁日昌等人青睐;第三, 琅威理毕业于皇家海军学校, 又在英国海军服役多年,经验丰富。有权威人士的...
琅威理作为一名英国人,统领中国北洋海军本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又遇到了李鸿章这样喜欢玩弄权术的上司,在日常的管理上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偏偏琅威理又是一个职业军人,性格直爽刚烈,不会委曲求全,于是日子就非常的不好过了。大家都知道,北洋海军提督是丁汝昌,副提督是琅威理。然而在海军内部,李鸿章根本就不认...
不过由于北洋水师每年冬天都会南下避冻,为了防止以后麻烦,哈密敦事后还是给海军部去了一封电报,声明自己从来没有收到清政府任命琅威理为海军提督的正式文件,因此除非琅威理辞去在英国海军中的职务,否则只能将他视为一个上校。而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对这封电报亲自做出了批示,不允许查问,也不能向清政府提出明...
琅威理则表示必须得到英国海军部的许可才能来华任职,同时要求在华服务年限同样计算在英国海军服役年限之内,不影响自己在英国海军中的资历。李鸿章对此没有意见,可是英国海军部对于现役军官为其他国家服务颇有顾虑,后来还是因为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和赫德、金登干等人都希望借此机会增加英国在中国海军中的影响,多方奔走才...
最终经过三年的交涉,在1882年,琅威理终于来到中国任职,职务是副提督,月薪600两白银,后来又涨到700两,要知道当时提督丁汝昌的月薪也就是280两,外加420两的补助。但是琅威理也对得起这样的高新,他为人勤奋,治军有方,一刻也没有闲下来过,哪怕在上厕所的时候也”犹命打旗传令“。在他的指导下,北洋水...
李鸿章在订购英国军舰时,随行的英国海军军官琅威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琅威理作风硬朗、业务娴熟,军纪优良、管理有方,李鸿章不惜重金聘请他来当北洋海军总教习。北洋海军学习英国,而北洋新军则完全学习德国。袁世凯以重金从德国聘请了10名教官,负责新军的各种训练与管理。
琅威理,1843年1月19日出生于英国,自幼进入皇家海军学校,16岁即开始在英国海军服役,曾任准尉和少校。1862年,清政府委托李泰国购买军舰,阿思本舰队中的20岁青年琅威理也随之到达中国。由于阿思本的冲突,舰队返回英国后,琅威理继续在海军任职。1877年,清政府再次向英国购买舰艇,琅威理被金登干...
对此一个流行的说法是由于琅威理日常训练时要求过于严格,执行军纪又严格,引发了北洋水师官兵的不满,因此林泰曾、刘步蟾等高级军官故意排挤他。还有一些人更是认为正是琅威理的辞职,导致北洋水师军纪败坏,这也是后来甲午海战时不敌日本海军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日本海军参谋本部内部在甲午战争前发行的《清国北洋...
然而这起“撤旗事件”并没有因此结束,辞职后的琅威理先后给英国海军大臣和赫德写信,接着又拜会了英国驻华舰队司令萨德蒙将军,坚持自己受到了羞辱。英国外交部随即做出反应,要求驻华公使调查此事,并考虑没有满意答复的话就撤出在北洋水师中的英国顾问。驻英公使薛福成得到消息以后紧急电告李鸿章,然而李鸿章却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