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子墨 于这纷繁尘世之中,“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正如石屋禅师所言:“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此语似一缕清风,轻柔地拂过心灵的旷野。当下之事,宛如眼前绽放的繁花,或娇艳或素雅,皆真实而鲜活。我们以当下之心去触碰它们,感受其纹理,聆听其花语。...
但是,这个念头会很快过去。它就由“现在心”变成“过去心”。因为想法已经产生了。如果你继续想:“我想要吃什么”的时候,这是一颗未来心。因为有一种对未来的期望。 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这些心,所以对这些心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每个人都在“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中打转,跑不开它们的控制。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为未来的事情提前焦虑,有时候事物发展的逻辑和轨迹,会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现在心不可得 村上春树说:“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昨天的风雨淋不湿今日的衣服,明天的太阳照不亮今天的黑夜,过去的事和未来的事都不值得我...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须菩提,因为世间人所理解成的那个心,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不可得的。为什么不可得呢?因为世间人把佛说的心给理解错了,所以不可得。因为世间人所理解的那个心是没有的,是不存在的,所以就不可得。那为什么是没有的,不存在的呢?学了“唯识”我们...
《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佛要告诉我们:世上最真的东西因为他没有形状,所以你看不到,而抓取不到。即不可得。他如同空气,时刻不离而又看不到抓不到。按理说,说一个心不可得足矣。为啥说三心呢?佛在强调其真实不虚。即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
1.过去心不可得 过去的事已经发生,无论是好的回忆还是痛苦的经历,都无法改变。执着于过去,只会增加无谓的烦恼。佛法教导我们要观照过去的缘起,明白“缘生缘灭”的道理,放下对过去的执念。2.现在心不可得 当下的这一刻,看似实在,却在瞬息之间流转不居。当试图抓住“现在”时,它已成为“过去”。因此,“...
《金刚经》上佛告诉须菩提:“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佛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际求心,为什么会皆不可得呢?这些心都是些什么心呢 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多的禅宗公案都围绕这颗“心”,纠缠着这颗“心”,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乱来乱起,起起灭灭,这个“心”啊...
后一句:“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难道你就没有想问一句:“那什么心是可得的吗?”你猜释迦牟尼会怎么说,他一定会说:“世上本无心,何处可得心?”我最初读到“过去心...
是过去心,现在心还是未来心?”德山和尚被老婆婆问得哑口无言,最初的一番气势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他感到非常惭愧一言不发地离开了.《金刚经》里曾说道作为一个学佛修行的人必须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即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快来了解一下这三种心的具体意义,当我们坐在,禅堂里的时候,大家...
我们总是活在二元对立里面,总是调动过去累积的知识来解读,解读现在遇到的事物,这就是二元对立,你用过去心来看现在的事物就产生差距了。所以运用记忆和解读是不能真正地看到事物的,你只是认识这个事物,没有真正地看到这个事物。因为这个事物的真实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