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宜之在乐陵民望很好,当时人们把他和历史上的北海太守并提,说“北海追唐汉,东州饱露霜”。1938年,八路军将领萧华率部进驻乐陵,创建鲁北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忙致信牟宜之,命其全力刁难,并许以高官厚禄。牟宜之不以为然,而是举一县之力全力支援八路军,他还将县武装改编为八路军泰山支队,...
杜步舟为了表示对牟宜之的支持,经牟同意,从三路拨了一个小分队给牟宜之负责警卫,又抽调一批干部到县政府任职:原三路副官处文书王景森任县府建设科科长;文书石蒲任电话局局长;文书张英华任文教科科员;给养副官张汉卿任县公安局政治指导员兼副局长;分队长叶日红任公安局武装队长。杜步舟还推荐自己的同学,天津法商...
其他代表们也争着述说牟宜之的功德,个个情真意切,声泪俱下。但沈鸿烈不顾代表们的哀求,指使两人挽住牟宜之双臂,拉到院强行推进轿车。汽车在南关陷入了人海,从南关向前望去,全县各界群众一万余人早已等候在这里。沈鸿烈命令卡车上架起了机枪,对准手无寸铁的群众。几百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路中央,哀求着:“沈...
牟宜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他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他的事迹和作品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综上所述,牟宜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革命精神和文学成就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您是否还想了解牟宜之的具体作品内容呢...
人物简介:牟宜之(1909年~1975年),字去非,山东省日照人,中国近代诗人、革命者。抗战时期,牟宜之曾任乐陵县长,八路军115师山东军区独立1旅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东军区司令部秘书长兼敌工部长,中共建国后曾在北京市、山东省、林业部和建设部任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6年被下放黑龙江,1975年客死济南。1979...
牟宜之(1909年~1975年),字去非,山东省日照人,是一位卓越的中国近代诗人和革命者。他的生活充满了动荡与变迁,从抗战时期的乐陵县长,到八路军115师山东军区独立1旅政委,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辽东军区司令部秘书长兼敌工部长,他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诗与革命的交织 ...
牟宜之是山东日照人,1909年出生,1925 年在济南读书时加入共青团,是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热血青年。他的姨夫是国民党元老、中央委员丁惟汾。抗日战争爆发后,牟宜之看到国土沦丧的屈辱,便向姨夫要求由重庆回到山东从事抗日活动,丁惟汾便将其引荐给当时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1938 年5 月,牟宜之被国民党山东...
牟宜之(1909—1975),又名牟乃是,字去非,山东日照人。早年参加革命,后赴重庆做统战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林业部和建设部任职。“反右”和“文革”期间遭遇坎坷,工诗,其诗慷慨劲烈、苍凉沉郁。有《牟宜之诗》存世。以下是牟宜之的一些诗词:1. 咏史 寒林落叶岁云秋,一世英雄寂寞收。萧墙祸端...
前不久,我在山东日照银河公园,看到了一座为出生于日照的诗人牟宜之建立的诗碑。碑高四米,上面是诗人的头像浮雕,下面是他20岁写的诗《少年行》:“少年颇负倜傥名,略触谈锋举座惊。足涉八荒志在远,胸添五丘意难平。王侯将相了无意,农工学商各有情。踏平坎坷成坦途,大道如天任我行!”在山东乐陵,这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牟宜之辗转于中国各地,最终到达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他要求赴延安参加革命,得到了组织的赞赏。于是,他被委派到沦陷区山东,担任乐陵县县长。牟宜之组织了一股抗日力量,将县武装改编为八路军泰山支队。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牟宜之投入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他与敌人在山沟里周旋,不仅打击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