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条例名词解释牛津条例是1258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亨利三世签署的政治改革文件,标志着封建制度下王权与贵族权力博弈的制度化成果。该条例通过设立贵族主导的议事机构、限制国王征税权及司法权,首次以成文形式确立君主受法律约束的原则,但因执行不力仅维持短暂效力。 一、历史背景与签署动因 13...
牛津条例(Provisions of Oxford)是1258年英国贵族为限制王权、改革政府而迫使亨利三世签署的重要文件。该条例通过设立贵
从而引起了贵族的分裂。条例由来 1254年教皇英诺森四世承诺把西西里王位授予亨利三世的儿子埃德蒙,亨利三世想通过对贵族征税从德国皇帝处夺得这个王位,结果引起了贵族的武力反抗。贵族们认为,国王的征税只是出于他自己和王室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共同利益。最后逼迫亨利三世签署了《牛津条例》(Provisions of Oxford)。
《牛津条例》是英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文件,它产生于《大宪章》诞生43年后的1258年,当时在位的国王是亨利三世。研究英国宪政史,《牛津条例》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份文件,它在英国历史上地位并不低于《大宪章》。 牛津条例颁布时间 1258年,英国大贵族在牛津开会,通过了进一步限制王权的决议,即《牛津条例》。《牛津条例》...
牛津条例是英国限制王权的决议。1258年,英国大贵族在牛津召开会议,通过了进一步限制王权的决议,即《牛津条例》,当时在位的英王亨利三世逼迫接受了条例。条例规定由15位大贵族组成委员会,英格兰重要事项均要由贵族委员会通过方可实行,实际掌握国家政权。同时,由实际掌握政权的贵族和另外选出来的12名贵族组成国会,每年开会...
6月12日,在牛津举行的,被称为“狂暴议会”的会议上,贵族们以全英格兰的名誉逼迫亨利三世签署了一个比之前《大宪章》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条例,即《牛津条例》。 除了重申《大宪章》的有关精神之外,《牛津条例》更重要地在国家政府机构的运作上,以贵族议会来取代国王的统治,这就避免了因国王个人错误的决定而对国家...
牛津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驱逐像埃莉诺家族那样的“外国人”,以减少国王身边的外部势力影响;成立了 15 人委员会,对国王的权力进行约束和监督,确保国王的决策不能过于独断专行。 然而,蒙特福德的行动并非一帆风顺。英格兰的贵族们并非团结一致,他们对于蒙特福德主张的平民政治也存在不满。1264 年,王军与蒙特福德展开了激...
《牛津条例》(Oxford Regulations),并非指单一文件,而是指牛津大学一系列关于学术行为、出版伦理及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的总称。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从本科生论文写作到教授级研究成果发表的方方面面,旨在维护牛津大学的学术声誉,确保其研究工作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理解这些规章制度对于所有在牛津大学学习或工作的个...
牛津条例是1258年英国大贵族在牛津第3次国会上通过的限制王权的决议。英王亨利三世(1216—1272)被迫接受。条例规定,国会每年召开3次,商讨国家大事;由15名大贵族组成一个会议机构,实际掌握国家大权;“国会”则由上述15名大贵族和选出的12名大贵族组成。条例确立的是贵族寡头政治,引起了骑士及城市市民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