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条例名词解释牛津条例是1258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亨利三世签署的政治改革文件,标志着封建制度下王权与贵族权力博弈的制度化成果。该条例通过设立贵族主导的议事机构、限制国王征税权及司法权,首次以成文形式确立君主受法律约束的原则,但因执行不力仅维持短暂效力。 一、历史背景与签署动因 13...
牛津条例(Provisions of Oxford)是1258年英国贵族为限制王权、改革政府而迫使亨利三世签署的重要文件。该条例通过设立贵
《牛津条例》是英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文件,它产生于《大宪章》诞生43年后的1258年,当时在位的国王是亨利三世。研究英国宪政史,《牛津条例》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份文件,它在英国 《牛津条例》是英国历史上一份重要的文件,它产生于《大宪章》诞生43年后的1258年,当时在位的国王是亨利三世。研究英国宪政史,《牛津条例》...
牛津条例是英国限制王权的决议。1258年,英国大贵族在牛津召开会议,通过了进一步限制王权的决议,即《牛津条例》,当时在位的英王亨利三世逼迫接受了条例。条例规定由15位大贵族组成委员会,英格兰重要事项均要由贵族委员会通过方可实行,实际掌握国家政权。同时,由实际掌握政权的贵族和另外选出来的12名贵族组成国会,每年开会...
《牛津条例》《牛津条例》 牛津条例是1258年英国大贵族在牛津第3次国会上通过的限制王权的决议。英王亨利三世(1216—1272)被迫接受。条例规定,国会每年召开3次,商讨国家大事;由15名大贵族组成一个会议机构,实际掌握国家大权;“国会”则由上述15名大贵族和选出的12名大贵族组成。
从此英国便有了“国会”这一名称。这次武装的国会迫使国王再次让步,同意由24名大臣和贵族组成委员会,起草新的政治改革条例,这个改革条例于6月11日在牛津举行的贵族大会通过,被称为“牛津条例”(又称“贵族请愿书”)。 《牛津条例》规定,议会法是最高权威,一切法令不得与其相悖,并组成由15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与...
百度试题 题目简述“牛津条例”的主要内容。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改建御前会议; 2、设立最高司法官一职; 3、确立了国会立法的最高权威。 反馈 收藏
1258年,英国颁布的《牛津条例》规定:国王在处理国务的时候必须遵从15人会议劝导,15人还可以指定最高司法官、市政官员和财政大臣;每年举行三次大议事会,未经大议事会的同意,国王不能随意没收土地、分配地产和监护土地,也不能出征。据此可知英国( ) A. 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 B. 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C. 国王与教会...
《牛津条例》规定,议会法是最高权威,一切法令不得与其相悖,并组成由15名贵族参加的委员会与国王共同施政,国王采取的任何措施均得他们同意,方能实施.如此形成贵族寡头政治。牛津条例除重申大宪章的主要条款外,还包括下列内容:1.改建御前会议。条例规定从24人委员会中选出御前会议大臣和贵族代表各二人,组成四人小组,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