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横沥牛墟起源于明末清初,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并称广东“三大牛墟”,有近400年的历史,是见证横沥商贸繁荣历史的“活化石”。2007年,横沥牛墟被评为东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横沥牛墟交易地点曾几度变迁,1995年位于镇区骏马路的现代化横沥牛行正式建成,从此蜕变为“行”,横沥牛墟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牛墟,顾名思义,是古代农业社会中牛只交易的场所。台湾最著名的牛墟——善化牛墟,自1870年左右就开始运营了。🛍️ 南部牛墟探秘 作为一个地道的南部人,我决定认真逛一次牛墟。小时候,牛墟对我来说只是卖农具的地方,但这次却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除了传统的农用具,这里还有藤编器物、水果蔬菜,甚至还有一些...
牛墟是一种古老的宗教消费氛围,后演化成集祭祀、贸易和娱乐于一体的独特商贸活动形式。以下是关于牛墟的详细解释:起源与宗教背景:牛墟起源于古代中国对神明的崇拜,这种崇拜逐渐演化成了具有宗教色彩的消费氛围。商贸活动:牛墟后来发展成为商贸活动的一种独特形式,在中国南方尤为普遍。许多城镇和村庄都...
“千载横沥,百年牛墟”,在东莞市横沥镇,有一个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活牛交易专业市场——横沥牛行,又称横沥牛墟,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牛只交易量排名全国第三,是见证横沥商贸繁荣发展的“活化石”。过去,每逢农历尾数“三、六、九”为“横沥墟日”,每到这一天...
北港牛墟位于台湾省云林县北港镇北港大桥右侧,是昔日台湾规模最大的牛只交易场所,已有三百年历史。北港牛墟已有三百年历史,早期农业社会中,不管是耕种、载货、交通都要依赖牛只,各地开始有买卖交易的市场。北港位在农产集散地,又靠近港口,牛墟规模也最大。在早期的农业社会中,牛是农民依赖最大的劳动力。
罗惠明是横沥牛墟一名资历颇深的牛经纪,他说:“要做牛经纪,学识手势暗语讨价还价是入门的工作。” 过去,牛经纪作为牛只买卖双方的中间人,是不会当面讨价还价的,他们使用一套暗语配合手势来表示牛只价格,让外行人不明所以。 总的说来,“牛经纪暗语”已经演变为一段朗朗上口...
东莞横沥牛墟:全牛宴与牛文化之旅 🐮 探索牛肉的源头,从餐桌到牛的出生地,体验新鲜的味道。你知道吗?潮汕牛肉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远的故事。 📜 牛墟的历史:东莞横沥牛墟,一个有着近400年历史的耕牛交易市场,见证了横沥商贸的繁荣。每天,这里都有500-1000头的牛被交易,是东莞最大的单项耕牛市场。 📅 ...
东莞横沥牛墟,这个源于明末清初的古老市场,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并称为广东“三大牛墟”,见证了横沥商贸的繁荣历史。近400年的历史沉淀,让横沥牛墟成为东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横沥牛墟的交易地点经历了多次变迁。1995年,位于镇区骏马路的现代化横沥牛行正式建成,标志着牛墟的现代化转型。牛行占地面积199...
据说,南安官桥牛墟起源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至今已有286年历史,每逢农历尾数三、六、九日为墟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卖牛人和买牛人都会聚集在这里进行交易。鼎盛时日交易量上千头,规模为全省第一。▲ 早期的官桥牛墟 解放前,牛墟设于前曾庄;1959年,因城隍公宫建设需要,牛墟迁往篮桥李子宅的龙眼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