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封狼居胥与窦宪勒石燕然,是两汉时期对匈奴战争中的两大胜利,均具有浓厚的仪式意义。尽管霍去病的事迹在声誉、歼敌数量、追击距离和战功方面远超窦宪,但就事功对后世的影响而言,窦宪的《封燕然山铭》却更胜一筹。《封燕然山铭》在传统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如李峤的《饯薛大夫护边》、王维的《使至塞上》...
《燕然山铭》刻于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距今已近两千年。20世纪90年代,在蒙古国杭爱山发现了此处摩崖石刻,但直到2017年,才由中蒙两国联合考察队成功解读并确认为“燕然山铭”。燕然山是秦汉与匈奴时期蒙古高原一座山脉的名称。公元89年,东汉王朝远征北匈奴,统帅窦宪登临燕然山,命史学家班固撰文、刻石勒铭纪念...
燕然山铭原石拓片 《燕然山铭》是东汉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随窦宪北击匈奴凯旋后所撰,并勒石燕山以表窦氏之功、宣大汉之威的著名石刻。该摩崖刻石位于蒙古国,离地约4米,高0.94米,宽1.3米;石面平整,石质坚硬,石面上右部分破损风化严重,字迹漫漶不可识读。1990年该摩崖被发现,2017年中蒙联合考察队...
《燕然山铭》是东汉永元(公元89年)年窦宪率领军大败北匈奴后,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纪功的摩崖文字,由随军出征的中护军班固撰文,宣扬了东汉与北匈奴之间最后一场大战的战绩与汉朝的德威。后以“燕然勒功”作为建立或成就功勋的典故。
位于蒙古国的《燕然山铭》摩崖刻石,自2017年7月被发现以来,专家学者们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由于一直未有清晰的拓本公布,使得在文字的辨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憾,田振宇先生2020年2月8日于澎湃发表有:《〈《燕然山铭》文本新订定〉之新订——与辛德勇先生商榷一文》,就很多文字进行了订正,多有创见...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燕然山铭》中,班固援用了许多经书的语句。由于所处的时代和他在经学传承中的地位,这些语句,对东汉的经书和经学研究,当然会有重要价值。现在通过中国和蒙古两国学者的辛勤考察工作,我们又看到了这个比《熹平石经》要早很多的摩崖石本,就好像发现了一部前所未知的“永元石经”。
《燕然山铭》公元89年,窦宪率军打败北匈奴,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记功,由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扬汉朝德威。自汉代后,“燕然勒功”成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典故,历代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但刻铭燕然山的具体地点到底在哪里,历代以来一直无人知晓。直到2017年,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班固《燕然山...
这次战役各路大军的会合地点是涿邪山,主要战场是在稽落山。北匈奴战败,窦宪属下的部队追击到私渠比鞮海,战鬪基本结束。按照《封燕然山铭》(案即德勇所称《燕然山铭》,关于这篇铭文的名称问题,我将另外专门说明)所说的“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战鬪结束之后即凯旋班师。而按照《后汉书·孝和孝殇帝...
《封燕然山铭》是东汉永元(汉和帝年号,公元89年)年窦宪率领军大败北匈奴后,在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南麓勒石铭刻纪功的摩崖文字,由随军出征的中护军班固撰文,宣扬了东汉与北匈奴之间最后一场大战的战绩与汉朝的德威。后以“燕然勒功”作为建立或成就功勋的典故。1990年,外蒙古的两个牧民在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