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战士与美军展开 “炸与保”的生死较量 敌炸我修、再炸再修 白天炸、夜里修 战士追着炸点修 志愿军建起了 “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强大后勤是胜利的保障 有力运输是后勤的铁拳 在铁道兵纪念馆陈列着一组照片 讲述了志愿军铁道兵 在定时炸弹爆炸时抢修铁路的故事 当时京义线“317”公里地段 美...
自金城反击战起,敌人在岩里大桥周围200米范围内投下炸弹350多枚,炮弹2500多发,树被打光了,石头被炸碎了,而张振智和他的连队7次在敌人的炮火下完成抢架桥梁的任务,在岩里渡口屹立起一座打不烂、炸不断、冲不垮的“英雄桥”,直至...
当时的新义州市区被炸成一片废墟,位于丹东的鸭绿江下桥被拦腰炸断,桥梁结构被完全破坏,其后一直没有得到修复,现在这里是旅游的必去打卡地。而除了丹东鸭绿江下桥以外,当时还有一座大桥同样被美军炸断。那是在丹东东面50多公里的宽甸县长甸镇河口村,桥名“青城桥”,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前夕所建。1951年11月至19...
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讯(记者田理、杜志鹏、李贞妮)在抗美援朝时期,有这样一支英雄队伍,他们用智慧和生命铸成了一条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10月23日,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辽宁省委网信办主办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丹东市宽甸满族自...
与此同时,一条“炸不断,打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也在紧急的构筑之中,一列开往朝鲜战场的列车也正冒着浓烟,时刻准备开往朝鲜战场。10月,根据中央对于抗美援朝的相关工作指示,为构建铁路援朝的卫生保障体系,东北境内建立了相关的援朝医疗后方基地,组建了专门运送志愿军伤兵进行回国治疗的卫生列车,并在列车上配备...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于力、丁非白、吴子钰)10月2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那是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报道。悠悠边陲,巍巍国门,鸭绿江畔,一座座大桥横亘江中,连接着中朝两岸。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走的是这些桥;1951年初,东北军区后勤部为志愿军运送后勤...
铸就起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那是一群舍生忘死的英雄,他们中有机车乘务员、设备抢修工人、医务给水人员、防疫工作者……他们来自上海局不同地区、不同岗位,却奔向同一个目标“抗美援朝”,为着同一个目的“保家卫国”,用生命和热血,在钢铁运输线上谱写了一曲曲“打不烂...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后勤部门能突破美军以多种手段实施的严密封锁,保障了前线的供应,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为什么当时对后方的供应线的称呼是“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呢?“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运输线不能像“豆腐线”、“麻绳线”志愿军入朝之初,作战时感受到的最大困难是后勤保障能力...
钢铁意志铸就“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兵团共抢修桥梁2294座次,延长128公里;抢修便桥便线延长127公里;抢修线路14691处次,延长1003公里;抢修隧道122座次;抢修车站3648处次,延长161公里;抢修通信线路20994条公里;新建铁路212.86公里,创造了“人在路在、人在桥在...
炸不断的铁路 核心提示:被俘的一名美军空军中尉很不理解:“我们这样的炸,你们的火车还能通,真是奇迹!”英国人也很感兴趣,专门拍了一部纪录片,名字就叫“志愿军的钢铁运输线为什么炸不断?” 上甘岭战役,美军败下阵来,指挥官、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颜面尽失,撤职回国。如果他还记得4个月前的一件事,也许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