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灾变论的核心观点剖析 灾变论的核心观点鲜明而震撼,它主张在地球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并非始终保持着平稳、渐进的发展态势,而是频繁遭受各种巨大灾变事件的冲击 。这些灾变犹如地球历史这部宏大篇章中的剧烈转折,彻底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环境、生物演化进程,甚至重塑了地球的地貌与地质构造。每一次灾变事件都宛如一场灭...
灾变论(英语:Catastrophism)是一个地质学理论,认为地球曾经遭受许多短暂的灾难,其中有些是世界性的。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圣经中的大洪水故事。直至十九世纪早期,仍有学者主张灾变论,例如法国学者乔治·居维叶。瑞士学者余赫泽(英语:Johann_Jakob_Scheuchzer)曾根据发掘到的“婴儿化石”,认为这是被大洪水所毁灭的上一代...
均变论着重于长期稳定的自然力量塑造地球。灾变论指出特殊灾难会造成地质结构的突变。均变论依靠长时间积累的微小变化来解释地质现象。灾变论依靠少数大规模的灾难性事件来解释。均变论倾向于认为地质变化是渐进的。 灾变论认为地质变化有时是急剧的。均变论在解释一些长期稳定的地貌时具有优势。灾变论在解释某些突然...
灾变论是一个在地质学、生物学或哲学等领域中使用的术语。它通常不直接关联于毒气战或化学武器,而是用来解释地球历史或生物演化中的突然事件。 地质学中的灾变论: 灾变论认为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一系列突然的、大规模的灾变事件,如陨石撞击、火山爆发、大规模洪水等。这些事件对地球的生物和地质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1769-1832年),18~19世纪著名的古生物学者。提出了“灾变论”,是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创始人。乔治·居维叶对许多现存动物与化石进行比较,建立了比较解剖学与古生物学。他建立了灭绝的概念,首先将化石标本定义为与现生物种具有相等分类学地位的“已灭绝物种”。并提出了灾变论,解释...
一、灾变论:地球历史的剧变之论 (一)起源与发展历程 1745 年,法国动物学家布丰提出最早的灾变说,认为一颗大彗星掠碰太阳使它自转起来,碰出的物质一部分绕太阳旋转形成了行星。此后,1900 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提出 “星子说”,他与摩耳顿合作修改发展该学说。1916 年,英国天文学家金斯提出著名的 “潮汐说”...
居维叶通过对巴黎盆地新生代海陆交替沉积地层中各陆相地层化石的不同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灾变论。这一理论的出现,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波澜。它挑战了当时被广泛接受的均变论,为地质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居维叶的灾变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他的理论不仅在法国...
根据灾变论的观点,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变化是突然、迅速和灾难性地发生的。居维叶认为,在整个地质发展的过程中,地球经常发生各种突如其来的灾害性变化,并且有的灾害是具有很大规模的。例如,海洋干涸成陆地,陆地又隆起山脉,反过来陆地也可以下沉为海洋,还有火山爆发、洪水泛滥、气候急剧变化等。当洪水泛滥之时,大地...
灾变论(Catastrophism)是一种与均变论(或称渐变论)相对立的地质学理论。它认为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巨大的灾变事件,每次灾变都会导致原有生物的毁灭,而新的生物则会被创造出来(类似于特创论)。灾变论最初由法国学者居维叶(Georges Cuvier, 1769-1832)于1821年提出,后来逐渐被认为地球历史是长远且渐进的均变论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