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灵宝经五篇真文的简要介绍及解读: 第一篇:道源真文 核心思想:阐述宇宙万物皆源于“道”,强调道的无形无象、生育天地万物的特性。修行者应悟透道之本源,方能明了生死轮回、超脱世俗束缚。 真文摘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句揭示了道的超越性与普遍性,是...
《灵宝经》 上部金诰书 元始所著 所谓大道者,高而无上,引而仰观,其上无上,莫见其首,所谓大道者,卑而无下,俯而俯察,其下无下,莫见其基。始而无先,莫见其前。终而无尽,莫见其后。大道之中而生天地,天地有高下之仪。天地之中而有阴阳,阴阳有始终之数。一上一下,仰观俯察,可以测其机...
东晋“二王”之遗风——传为褚遂良小楷《灵宝经》流畅飘逸的用笔 褚遂良是大唐名臣,他的书法成就非常高,为“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他亦是非常有开创性的书法家,集汉隶、魏碑、众书家之所长,推陈出现,他的楷书细劲挺拔,其中尤以《雁塔圣教序》有名。今天分享传为褚遂良所作的小楷《灵宝经》。从字帖上来看...
灵宝经研究的历史——国内篇 1910年冬天,刘师培寄居北京白云观借阅所藏的明代《道藏》,撰写《读道藏记》37篇,发表在1911年的《国粹学报》第七卷上,其中就有《太上灵宝五符序》等古灵宝经的研究。沈曾植大致同时代写成的《海日楼札叢》第六卷55条札记中,有49条与中古道教有关。其中,三洞本迹,道家年号、五斗、...
后山道师:《灵宝经》的兼收并蓄和删改变化 后山道师:《灵宝经》的兼收并蓄和删改变化 道教经典之一《灵宝经》,内容丰富而神秘,在道教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灵宝经的中心思想是救世度人,假托元始天尊出法。它创立了元始天尊这一形象,声称元始天尊演化“真文”以昭示天界诸神。
原拓精印——褚遂良小楷《灵宝经》(附释文) 拓精印——褚遂良小楷《灵宝经》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见有“太上太极五真人于会稽山(或为“上”字之误)虞山,授葛仙公洞玄灵宝经,各吟一颂”的记述(八a),并收载了五真人(太上太极真人、太上玄一第一真人、太上玄一第二真人、太上玄一第三真人…
(一)关于《灵宝五篇真文》在“劫运”之前的存在及其“保制劫运”的意义 古灵宝经认为《灵宝五篇真文》作为宇宙本源的“道”,早在天地世界正式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而“劫运”的开端则是与天地世界的正式形成同步的。因此,《灵宝五篇真文》早在“劫运”开始之前就已经长久存在。前引《真文天书经》记载称: ...
褚遂良的《灵宝经》 《灵宝经》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是小楷临创的范本佳品。主要体现在:书风“一脉相承”,用笔传承《黄庭经》《乐毅论》,章法紧贴《洛神赋十三行》,浑厚古朴、蕴藉典雅,字里生金、行间玉润;点画“筋骨强健”,方圆并用、疏朗开阔,刚健中正,流美而静;形式“引领风尚”,小楷大小错落有致,拓本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