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惑论》,东莞人刘勰记室所撰,与他的《文心雕龙》一样,几乎是骈体。试翻译其中部分:有人创作了《三破论》,议论道理平庸,文辞和体例鄙陋。即使是高明的道理确定在深刻的认识上,可是流言为浅薄的感情所迷惑。道听途说的东西,实在无须辩论,可是又怕它混淆视听,认为它可信。于是就选择它可辩...
《灭惑论》曰:夫栖形禀识,理定前业,入道居俗,事系因果。是以释迦出世,化洽天人,御国统家,并证道迹,未闻世界普同出家,良由缘感不一,故名教有二,缙绅沙门,所以殊也。但始拔尘域,理由戒定。妻者受累,发者形饰,受累伤神,形饰乖道。所以澄神灭爱,修道弃饰,理出常均,教必翻俗。若乃不跪父母,道尊故也...
梁朝刘勰在《灭惑论》中将道家分为三品: 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 这一划分最为学者认可,后世之见解亦不出此三类,出新之见较少。且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一划分,代表了道教的发展过程:持续走下坡路。 欧阳修说:“上智任之自然,其次养内以却疾,最下妄意以贪生。”欧阳修认为古时有道而无仙,圣人不过任自然以尽...
《灭惑论》曰:太子弃妻落发,事显於经,而反白为黑,不亦罔乎?夫佛家之孝,所苞盖远,理由乎心,无系於发,若爱发弃心,何取於孝?昔泰伯虞仲,断发文身,夫子两称至德中权。以俗内之贤,宜修世礼,断发让国,圣哲美谈。况般若之教,业胜中权;菩提之果,理妙克让者哉!理妙克让,故舍发取道,业胜中权,故弃迹...
《灭惑论》是刘勰至今尚存文本中除《文心雕龙》、《剡县石城寺弥勒石像碑铭》外的又一重要文章,其创作动机主要是回应《三破论》中攻击佛教的言论。汤用彤先生曾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谈及过此事,“及齐世有道士假张融作《三破论》,诋毁佛法,极为无理。”刘勰虽持佛优于道之态度,但其行文逻辑清晰...
百度试题 题目六朝刘勰《灭惑论》:按道家立法,厥品有三: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对 反馈 收藏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据《灭惑论》记载,道教是“上标老子,次述神仙,下袭张陵”所以道教的真正创始人其实是张道陵祖师 张道陵相传是西汉张良的第八世孙,他父亲叫张大顺,也是个修行之人古时讲究子承父业嘛,所以...
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刘勰出于维护佛教之目的,对道教与儒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对道教,刘勰首先扯下罩在其上的"儒家"与"老子"这两张"护身符",把它剥离为一种神仙方术,再对之进行以牙还牙式的批判;对儒家,则利用佛教的"二谛说"与儒家的"经权观"努力调和两者在伦理观念等方面的矛盾。在刘勰的思想体系...
注释、翻译《灭惑论》 2023-07-13 23:17投诉举报4186 【古文观止】原文+翻译+注释 1484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1160 三字经全文翻译 - 原文, 译文, 注释 1039 《金花的秘密》邓小松翻译版本+慢速注释播讲 4622 《论语》古文+翻译 3501 《论语》朗读+翻译 1689 复试必备翻译理论 1.8万 西方翻译理论通史 2.5万 《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