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实施火星捕获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环绕火星成功 2月10日19时52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环绕器3000牛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周期约10个地球日,倾角约10°的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绕、着、巡”目标...
海盗号探测器是美国于1975年8月20日和9月9日发射的两个火星探测器,用于探索火星上有无生物。这两个探测器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舱组成,长为5.08米,重3530千克,其中轨道飞行器重2330千克,登陆舱重1200千克,用三脚支撑,装有生物化学实验箱、测量挖掘设备、两台电视摄像机、机械手和电源。探测器简介 1975年8...
天问一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对中国航天技术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让探索火星的构想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绕落巡”一体的功能,首次帮助中国实现了地外行星着陆。且我们都知道,火星着陆其实是一项综合技术,从探测器的发射到着陆,每一步的技术都需要掌握,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能够一次性完成环火、着陆...
美国的火星探测计划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的水手系列探测器开始,美国就一直在积累火星探测的经验和技术。而机遇号火星车作为美国火星探测计划的一部分,自然也是在这些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了先进的导航技术、能源系统以及科学仪器,使其能够在火星上长时间稳定运行。相比之下,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起步...
另外6项,安装在祝融号火星车上的,分别是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火星气象测量仪、地形相机。 配备这么多功能,都是为了火星探测器自己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相关的数据传回地球,涉及到了非常多的自动化,还有大量的AI计算。 中国航天技术能有这样的成果,真的让很多人大跌...
2023年7月23日是我国成功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三周年的日子。在这三年里,天问一号实现了工程和科学两个领域的双丰收,超额完成了既定任务。着陆器与火星车合影。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释放安装在车底部的分离相机,之后火星车退至着陆平台附近。分离相机拍摄了火星车移动过程和火星车与着陆平台的...
好奇号是迄今为止送往火星的最大、最先进、最有能力的探测器,它携带了多种科学仪器和创新技术,旨在探索火星的气候、地质、水资源和生命潜力。好奇号火星车是一辆核动力驱动的六轮车,其外形类似于一辆小型汽车,长约3米,宽约2.7米,高约2.2米,重约900公斤。它的设计寿命为一个火星年(约23个地球月),但...
探测器预计将于2025年抵达火星轨道,之后将绕火卫一运行,并最终从其表面收集岩石,然后于2029年返回地球。继Jaxa成功执行小行星龙宫(隼鸟2号)的任务、NASA执行的小行星本努的奥西里斯-雷克斯任务和中国航天局的嫦娥五号月球任务之后,这项任务将成为把太空物质带回地球的任务中的下一个。如果撞击确实发生了,我们预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推出的探测器包括:- “好奇号”(Curiosity),于 2012 年成功着陆火星,其核心使命为深入探测火星的环境状况,并全力搜寻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通过一系列先进设备对火星的岩石、土壤以及大气等要素展开精细分析,为人类认知火星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 “洞察号”(InSight),2018 年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