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 鹫鹰磐石图 潘天寿纪念馆藏(指画) ▲潘天寿 1962年作 鹰石图(指画) ▲潘天寿 松鹰 款识:雷婆头峰寿者指墨 ▲潘天寿 英雄独立 ▲潘天寿 1964年作 松鹰图 ▲潘天寿 松鹰图 ▲潘天寿 健翮欲翔 ▲潘天寿 鹰 ▲潘天寿 鹰石水仙 ▲潘天寿 欲雪 ▲潘天寿 群鹰 ▲...
潘天寿 东海归帆 潘天寿 初晴 潘天寿 雁山观瀑图 潘天寿 八哥顽石 潘天寿 竹鸡图 潘天寿 朝霞 潘天寿 风凝月落睡初酣 潘天寿 风竹图 潘天寿 荷花 潘天寿 红荷 潘天寿 红荷 潘天寿 湖畔栖翠 潘天寿 竹石双鸟 潘天寿 云谷菱歌 潘天寿 将刍图 潘天寿 巨石双禽 潘天寿 ...
潘天寿高清作品集 潘天寿(1897年-1971年),浙江宁海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绘画大师与美术教育家 ,在20世纪中国美术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潘天寿曾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美术教育事业。他以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出大批优秀美术人才,为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绘画创作上,潘...
潘天寿通过对古松、巉岩、流泉、山花野草的描绘,吸收石涛的破墨洇化用笔,干湿互用,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画面,造成淋漓酣畅的水墨效果。整个画幅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两部分的山石遥相相呼应。树下三人立于石台之上,沉浸在瑰丽多彩的山色与震耳欲聋的水声中,畅然忘返。形象高古,超凡脱俗,为此画点睛之笔。树身...
在潘天寿的花鸟画中,他常常运用独特的视角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物。例如,他画中的鸟儿并不完全按照现实中的形态来描绘,而是通过巧妙的构图和变形,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这种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装饰性和写意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潘天寿的花鸟画作品还注重色彩的运用。他巧妙地运用...
《潘天寿作品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了纪念潘天寿先生诞辰100周年,于1997年3月14日发行的,志号为1997-4的特种邮票。《潘天寿作品选》邮票全套6枚,选用了潘天寿6幅绘画作品,分别为《黄山松图》《朝霞图》《梅雨初晴图》《菊竹图》《睡猫图》《灵岩涧一角图》。发行背景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浙江宁海人。现代画家、教育家。齐白石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神似,不求表面的具象形态,这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也是中国传统写意画的韵味所在。墨为五色之主,然须以白配之,则明。以墨配色,足以看出墨色的难以捉摸和难以把握。水墨...
潘天寿的著作丰富,包括《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这些著作对于研究中国画的历史和理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71年9月5日,潘天寿逝世,享年74岁。他的离世是中国艺术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的艺术和精神将永远留存于人们的心中。潘天寿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包括《鹰石山花图》、《记写雁荡山花》等。其中,...
有人称其为将入而未入现代画的传统大师,其实半个脚已经踏入了,只不过尚未彻底的笔墨现代化。所以那句将入而未入也并不客观。就凭潘天寿第一次提出山水花鸟的概念以及创作实践,就可以说他是传统中国画的破局者。记写雁荡山花 150.8×359.6cm 1962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雁荡山花图轴 122cm × 121cm1963年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