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潘光旦离开上海,受母校清华大学聘请,担任社会学系教授。此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是颇为鼎盛的时期,由陈达任系主任,潘光旦把在上海各个学校开设的优生学课程进行扩展和深化,开设了家庭、社会思想史及优生学等课程。授课的同时,潘光旦还兼任教务长,对参加抗日救国示威游行的学生多加爱护和包容。 潘光旦(左二...
据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报道:“各部门开放,被称道最盛的是图书馆。复员后,遗失书籍收回大半。潘光旦馆长拄双拐笑立礼堂前,谦谢恭贺……”(天津《大公报》1947年4月28日) 1952年,清华大学进行院系调整,潘光旦被调往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工作,负责中南少数民族的研究。期间,潘光...
至于沅陵以南,今湘黔公路以北,巴人也自不少, 但因迁谪到那里的人不多,留下的篇什也就不多了,王昌龄到过龙檦,即今黔阳,也有诗涉及,但不明确,所以未录。 潘光旦与鄂、湘、川交界地区的土家族老人聊家常 根据上文两节的讨论,巴人进入了湘西北的这一事...
此次经历,显然使潘光旦受到相当刺激。潘虽然时任民盟云南支部负责人,但身为西南联大教务长的他,在1945年底的“一二·一”运动中,包括在1946年上半年的政治较力中,始终严守中立立场。他不赞成共产党,也不喜欢国民党,但为了不让外人误以为自己和民盟其他人一样是“共产党的尾巴”,他甚至不顾民盟反对,坚持在...
今年是潘光旦先生120周年诞辰。潘光旦(1899—1967),是一位大学问家,在中国的社会学、民族学领域,堪称丰碑级人物,且著述颇丰,影响深远。他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著名的民主人士,民盟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何时入盟 民盟是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的。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在“统一建国...
全面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潘光旦以学人的身份论政,一方面抨击国民党政府的思想统制,另一方面居间对日益紧张的国共关系提出调解意见。潘光旦还以专业研究所得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学理依据,在全面抗战时期参与人口政策制定,在新中国时期将对土家族的调查研究与土家族民族识别的决策结合起来,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从...
潘光旦(1899-1967)先生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的社会科学领域,是一位极为活跃的人物。他在多个学术领域有开创性的贡献,堪称中国现代社会学、民族学、优生学、性心理学等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优生学与“损益纠正”潘光旦在优生学方面的研究如何评价,至今仍可以说是尘埃尚未落定。坚持极端环境论立场的人早在优生...
潘光旦 《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开封的中国犹太人》 198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封面 编者按 潘光旦(1899-1967),字仲昂,原名光亶,江苏宝山县人,著名社会学家。1913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2年毕业赴美留学,1924年获达特茅斯学院学士学位;192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理...
潘光旦 /// 1899年8月13日生于江苏省宝山县罗店镇(今属上海市),字仲昂,原名光亶,又名保同。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著有《优生学》《人文生物学论丛》《中国之家庭问题》,译著《性心理学》等。与叶企孙、陈寅恪、梅贻琦一同被誉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同时,潘先生也是具有影响力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