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神二首》是刘禹锡拟民歌体之作。诗中叙写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这个生离死别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因而诗人也着意渲染其忧思伤感、哀怨凄凉的情调。诗人充分利用潇湘地理风物,婉转复沓,深得民歌一唱三叹之妙。诗词原文 其一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雾至今愁2。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
诗词鉴赏:潇湘神 潇湘神①·斑竹②枝 唐·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③欲听瑶瑟④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注释:①潇湘神:词牌名,又名《潇湘曲》。潇湘,湖南西南部潇水、湘水。②斑竹:湘妃竹。据说舜在苍梧去世,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赶来,痛哭不已,眼泪染在竹子上,像泪痕一样斑斑点点,所...
《潇湘神·斑竹枝》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刘禹锡对湘妃传说的感慨以及对自己政治遭遇的隐喻。这首词通过斑竹的泪痕和深夜的瑟声,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哀怨与相思,是刘禹锡词作中的佳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咏史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词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
潇湘神(钦谱)简介 调始自唐刘禹锡咏湘妃词。所谓赋题本意也。 潇湘神(钦谱) 格律一 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一叠韵 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平仄平韵平仄平叠仄平中仄仄平平韵仄仄仄平平仄仄句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此词首三字例用叠句,如刘词别首之“湘水流,...
《潇湘神·湘水流》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词,出自《全唐诗》。作品原文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词牌名。原为唐代潇湘间祭祀湘妃神曲,刘禹锡为填两词,见《刘梦得文集》卷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叠一韵。潇湘曲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①。若问二妃何处所②,零陵芳草露中愁③。作品...
《潇湘神·斑竹枝》是唐代词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叙写了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的故事,触景生情,怀古抒怀。全词哀婉幽怨,思绪缠绵,体现了梦得词的风格特色。作品原文 潇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注释译文 原文注释 ①潇湘神:词牌名,一名《潇湘曲》。此词作于朗...
潇湘神黄公绍〔唐代〕贺灵灶。贺灵灶。几年翠舞与珠歌。看到日斜犹未足,涌金门外涌金波。 完善 黄公绍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
潇湘神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体裁:词 【诗词】: 湘水流,湘水流, 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芳草露中愁。 【解释】: ①斑竹:即湘妃竹。相传舜崩苍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极哀,泪染于竹, 斑斑如泪痕,故谓“斑竹”。 ②瑶瑟:以美玉妆饰成的瑟。古代之管弦乐器。 【评解】 刘禹锡《潇湘》...
潇湘神(二首)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这两首词作者是刘禹锡(772——842),字梦德,洛阳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此词写于作者贬居朗州(今湖南常德)期间。理想受挫的痛苦和无辜被贬的怨愤,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