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子昇著有《文笔》35卷、《永安记》3卷传世,这首《捣衣诗》是其代表作之一,是一首描述闺中女子在秋天思念远在边塞戍边丈夫的闺怨诗,分上下两段,我们略作品评。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锦石”:有美丽花纹的石头,美石,出自晋罗含《湘中记》:“衡山有锦石,斐然成文”;“流黄”:褐黄色的衣裳...
温子昇这首诗,描写长安女子思念远在边塞丈夫的情形,一方面具有南朝诗歌的艳丽浪漫,措辞优美,诸如香杵、纹砧、锦石、流黄,把捣衣劳作描绘的美轮美奂;一方面又有北方的率真质朴,星月皎洁,远隔一方,夫妻二人,相互思念,却难相聚。把闺怨诗渲染的凄美幽怨,意味悠长,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2020/8/24榆木斋 参...
提问:温子升《捣衣诗》的翻译 - 回答:《捣衣》(温子升)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月明光。蠮螉塞边逢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这是一首闺怨题材诗,秋夜里长安城,妇人没有睡下,却在捣着黄绢。...
“香杵”:捣衣棒槌的美称,出自汉班婕妤《捣素赋》:“于是投香杵,叩玫砧”。“纹砧”:有美丽花纹的捣衣石。从捣衣棒槌传出的砧杵声音,就可以判断出远近;在秋夜里,阵阵砧杵声音,此响彼落,让人听起来非常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下段说明凄凉的原因:秋天的夜色是多么美好...
《捣衣诗》赏析:“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捣衣诗》是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温子升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秋日长安城中女子思念远在边塞丈夫的闺怨场景,诗中既展现了南朝诗歌的浪漫艳丽,又蕴含了北方诗歌的率真质朴,让人深感凄美幽怨。“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锦石,有美丽花纹的石头;...
《捣衣》(温子升)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远近,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月明光。蠮螉塞边逢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这是一首闺怨题材诗,秋夜里长安城,妇人没有睡下,却在捣着黄绢。听木杵敲打着砧板的声音,就知道捣绢的人距离远近,一声声秋夜里何其凄凉。七夕...
温子升 〔北魏〕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居庸塞边逢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李白诗歌的佳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高远的场景写出静谧安详,万户捣衣声,立刻从天上到地上,展示人的生活心理情感。他的诗意也很可能来源于本诗歌。相传李白熟读梁太...
温子升《捣衣诗》赏析:“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 文:枯木 《捣衣诗》 【南北朝】温子昇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 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七夕是我国传统爱情节日,具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最早源自先秦时期人们的天象崇拜,结合牵牛星和...
捣衣诗 [魏晋]:温子升 拼译繁原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 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温子升简介 唐代·温子升的简介 (495—547)北魏济阴冤句人,字鹏举。自云为晋温峤之后。博学善文章。初为广阳王元渊贱客,教诸奴子书。孝明帝...
《捣衣诗》赏析:“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温子升的这首《捣衣诗》,描绘了长安女子在秋夜思念远戍边关丈夫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闺怨的情感描绘得凄美幽怨,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诗的第一句“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描绘了秋夜长安城中的景象。佳人在石上捣洗衣物,锦石之上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