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辨(Bhavaviveka,约490-约570) 音译“婆毗吠伽”。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论师。据《大唐西域记》卷十等,为南印度人,与护法同时,赴中印度从众护学大乘经典和龙树教义,后回南方从事传教。为《中论》作释,破护法之有宗而显空宗之说。中心围绕遍计所执、依他、圆成实等之自性的染、净性质,以及“...
清辨论师 (Bhavaviveka ),在古印度有两位,皆是大乘佛教中观论师。 第一位清辨论师约为公元6世纪人(约490~570),著有《般若灯论》解释龙树菩萨的《中观论》,立自续因之理,创中观自续派见,为经部中观的创始人。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清辨论师明确地将大乘中观思想与唯识思想区分开来,因此他是中观宗的实际创始...
清辨论师 (Bhavaviveka ),在古印度有两位,皆是大乘佛教中观论师。 第一位清辨论师约为公元6世纪人(约490~570),著有《般若灯论》解释龙树菩萨的《中观论》,立自续因之理,创中观自续派见,为经部中观的创始人。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清辨论师明确地将大乘中观思想与唯识思想区分开来,因此他是中观宗的实际创始...
清辨论师 (Bhavaviveka ),在古印度有两位,皆是大乘佛教中观论师。第一位清辨论师约为公元6世纪人(约490~570),著有《般若灯论》解释龙树菩萨的《中观论》,立自续因之理,创中观自续派见,为经部中观的创始人。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清辨论师明确地将大乘中观思想与唯识思想区分开来,因此他是中观宗的实际创始人...
清辨论师 (Bhavaviveka ),在古印度有两位,皆是大乘佛教中观论师。第一位清辨论师约为公元6世纪人(约490~570),著有《般若灯论》解释龙树菩萨的《中观论》,立自续因之理,创中观自续派见,为经部中观的创始人。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清辨论师明确地将大乘中观思想与唯识
清辨论师 (Bhavaviveka ),在古印度有两位,皆是大乘佛教中观论师。第一位清辨论师约为公元6世纪人(约490~570),著有《般若灯论》解释龙树菩萨的《中观论》,立自续因之理,创中观自续派见,为经部中观的创始人。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清辨论师明确地将大乘中观思想与唯识思想区分开来,因此他是中观宗的实际创始人...
清辨论师 (Bhavaviveka ),在古印度有两位,皆是大乘佛教中观论师。第一位清辨论师约为公元6世纪人(约490~570),著有《般若灯论》解释龙树菩萨的《中观论》,立自续因之理,创中观自续派见,为经部中观的创始人。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清辨论师明确地将大乘中观思想与唯识思想区分开来,因此他是中观宗的实际创始人...
清辨论师 (Bhavaviveka ),在古印度有两位,皆是大乘佛教中观论师。第一位清辨论师约为公元6世纪人(约490~570),著有《般若灯论》解释龙树菩萨的《中观论》,立自续因之理,创中观自续派见,为经部中观的创始人。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清辨论师明确地将大乘中观思想与唯识思想区分开来,因此他是中观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