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辨於是来到执金刚神所,虔诚念咒。一晃又是三年,执金刚神出来对他说∶「你这样精勤念咒,有什麽请求?」清辨说∶「我欲留此月身,待见弥勒。观音菩萨指示我前来你处,望你予以帮助。」执金刚神说∶「此山岩路之中有一座阿素洛(译作非天,佛教宣称的一种恶魔)宫,如按一定办法祈请,石壁自开。石壁一开,你就进去...
清辨於是来到执金刚神所,虔诚念咒。一晃又是三年,执金刚神出来对他说∶「你这样精勤念咒,有什麽请求?」清辨说∶「我欲留此肉身,待见弥勒。观音菩萨指示我前来你处,望你予以帮助。」执金刚神说∶「此山岩路之中有一座阿素洛(译作非天,佛教宣称的一种恶魔)宫,如按一定办法祈请,石壁自开。石壁一开,你就进去...
护法承继无著、世亲,说尽空之有;清辨祖述龙树,主张尽有之空,彼此相破相成。或传说师返南印度,主持五十余所伽蓝,宣说教法,造中论释,破斥同为中观学派的佛护(梵 Buddhapālita)之说,如师所著之般若灯论释,即可见与佛护之意见相左。晚年隐于驮那羯磔迦国南方山中,口诵真言示寂。主要...
经过我们翻译组多年的勤勉工作,清辨的《中观根本慧论释·般若灯论》汉译本终于和读者见面了。众所周知,清辨的中观自续派见蕴含着印度佛教般若中观的思想转向,并贯通中国汉藏佛教的理论要义、体系结构与范畴系统,其义理之精深、源流之...
清辨,又译为清辩,意译为明辨、分别明,六世纪时,南印度佛教中观派论师,复兴了龙树中观学,开创中观自续派。 清辨为六世纪时,南印度人,出身刹帝利,曾至中印度学习大乘佛教与龙树的学说,后回南印度宣教。藏传佛教传说,他与佛护、解脱军同为僧护门下。
清辨(Bhavaviveka 约490~570) 摘自:中国百科全书(佛教篇) Qingbian 古印度佛教学者。印度佛教中期大乘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观派的实际创始人之一。又名婆毗呔伽。生平不译。藏传资料谓其出身于南印度摩卢那罗之最胜王族,并在该国出家,从僧护学习龙树中观学说,曾为南方五十伽蓝之主。汉传资料则谓其上承青...
清辨梵名 Bhavaviveka、音译婆毗吠伽,南天竺人,与护法为同一时代人,他曾到中天竺向众护学习龙树的空宗理论,著有《大乘掌珍论》二卷(唐玄奘译),《般若灯论释》十五卷(唐波罗颇密多罗译),是当时有名的大乘空宗论师。护法是唯识十大论师之一,著作丰富,弟子众多(见护法条)。清辨造《掌珍论》后,引起空、...
是故用轻者,必要不爽清实。于清实中取轻,方得轻之真趣。此清实者。取清晰纯净、方正坚实之意。得此意者,是为清音。而用轻而力不达,不得清实之味,则为晦暗虚浮之音。此宜细辨之。 三、峻急燥烈之辨 琴音有奇正之别。凡琴曲者,大体以舒缓为主,此正音也。而琴曲正风,非仅有缓而无急也。缓急相间互...
“清辨,生南印摩罗耶啰王族,与护法同世,其后亦弘法于南印。时唯识之势方张,安慧且作《中论释》,引龙树为同调,以破胜义一切皆空者。且以陈那之大成因明,学风一变,大有非三支比量,不足以立破之概。清辨乃奋然而出,作《中论般若灯释》等,揭"唯识非佛说"之宗。于无著系之唯识学,抨击不遗余力。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