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后来的黄景仁在北京混得灰头土脸,生活无着,其自述道:“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洪又着人将其家属送返故乡,并力荐其去陕西巡抚毕沅处当幕僚,可惜,黄景仁没有这好命,走到半路便去世了。没有任何记载洪亮吉在经济上给过黄景仁多少帮助,想那洪哥过得还是很滋润的,但为何他这小弟却...
第1名 黄景仁的《杂感》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这首诗是黄景仁抒发个人穷愁愤懑之情的七律,满是作者的身世之悲,当得起黄景仁的压卷之作。此诗是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诗句间弥...
郁达夫一看黄景仁那辈子,穷得叮当响,心里头那个同情啊,哗哗的!特别是读到黄大诗人那些抱怨穷、喊饿的诗句,郁达夫那是深有同感啊。他觉得,黄景仁这家伙,就算兜里比脸还干净,也绝不向人低头哈腰,不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也不学小狗摇尾巴求可怜。郁达夫因此对黄景仁那是赞不绝口,高度评价道:要是想在...
哀情与豪气是黄景仁诗歌的特色,他的一生体现出悲哀之色,而他短暂的生命更加让读者对其产生哀怜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朝诗人黄景仁的十首古诗,体会其诗歌的慷慨豪迈,缠绵悱恻,不知道你会不会喜欢。1.《绮怀十六首·其十五》黄景仁〔清代〕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
黄景仁,清朝著名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人,据说是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后裔。我们都知道黄庭坚是宋朝一位杰出的诗人,书画家,他与苏轼在书法齐名,并称为“苏黄”。那么黄景仁同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他的很多诗作对于后世,那都是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里,充满了一种悲天...
这是哲学家金岳霖晚年常吟诵的两句诗,据说是为了怀念林徽因。这两句诗的作者就是今天我要聊的主角,被誉为清朝的李白,他就是清代诗人黄仲则。 黄仲则,名景仁,江苏常州人。一生凄苦,生活落拓。4岁丧父,十二岁祖父去世,十六岁时唯一的哥哥罹病身亡,黄仲则自幼依赖母亲屠氏养成。八岁能文,16岁应童子试,三千人中...
《杂感》清代: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的这首诗,虽然表面写得很直白,通篇没有使用一个典故,也没有使用一个生僻的字,但是读起来却是依旧,还是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现实的思考,...
黄景仁因为长期郁郁不得志,奔走于大江南北,做底层官吏,接触下层民众的机会很多,了解民间疾苦。他很多诗作反映百姓的困苦生活,抨击黑暗的政治、腐败的官场,这些都是富贵诗人不可能理解和记录的。黄景仁的诗,是乾隆盛世的一面镜子,照出的是黑暗、腐败,是社会的压抑人才、遏制个性、极端不公,然而这一切,都还...
但别以为这位诗人只会抱怨!他的《少年行》简直是一首彪悍的男儿诗。十八岁的黄景仁,尽管生活艰辛,但血性未减半分。诗中描绘的是一个渴望上战场、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形象。"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 这哪里是诗,分明是一曲少年英雄的激昂赞歌!即便生活如此坎坷,他依然保持着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