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晏舫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麓岸边。其原是明朝圆静寺放生台,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被焚毁,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按慈禧意图 重建,并改名为清晏舫。建筑全长36米,三面临水,船体为青石雕刻而成,船头靠岸,船尾朝湖面。船舱部分仿法国游艇“翔凤号”,船楼为两...
船头的形状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因此也有人称其为“石舫”。🔥 1899年,清晏舫被英法联军烧毁,仅剩下了船体。清末慈禧太后为了重建颐和园,挪用了修建长廊的白银40万两,重建了清晏舫,并将原来的“河清海晏”四字换成了“清晏舫”三个字。🌿 清晏舫不仅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清晏舫的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汉白玉的大船造型令游客看过之后十分难忘 清晏舫是颐和园内的一处著名景观,位于昆明湖的一角,比较靠近铜牛和长廊。清晏舫的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汉白玉的大船造型令游客看过之后十分难忘。 2020-03-13 游客 ...的技术能够做得这么好,而且里边有太多太多的景点,每一个都是特别的好,南方与...
清晏舫是颐和园中独特的水上建筑,对研究乾隆和光绪时期的皇家园林建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961年3月4日,包含清晏舫在内的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特之处: 清晏舫不仅是颐和园的一处景点,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它的存在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0...
清晏舫介绍: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 景区简介: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园区利用昆明...
清晏舫,一座中西合壁的古建筑,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 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 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取河清海晏之义,取名清晏舫。 装修后的清晏舫。 1893年重建时,仿翔凤火轮式样,改为西洋式楼阁并配以彩色玻璃窗...
颐和园的石舫,也被称为清晏舫,是帝后们品茗、欣赏湖光山色以及放生的地方。这座石舫位于颐和园石丈亭西侧的水中。在《荀子·王制》中,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述。乾隆皇帝在清漪园内建造石舫,是为了将这个典故形象化。一方面,他以此勉励自己和告诫子孙要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另一方...
清晏舫历史意义 清晏舫,又被称为石舫,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具体位于石丈亭西侧的水中。它的历史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清晏舫是清代皇家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体现了皇家对于园林艺术的独特审美和追求。石舫的建造既考虑了其美学价值,又兼顾了其实用功能,是皇家园林独特性的一个缩影。 其次,清晏舫...
🌊颐和园的“水上明珠”:清晏舫🚤 📍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西麓的清晏舫,古称“石舫”,是一座与真船大小相仿的水上建筑。🚤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漪园时期,那时它是一座中式舱楼,但后来在光绪年间被改建成了西式风格,并命名为“清晏舫”。🏰 船上还装饰有两个机轮,仿佛这艘“船”真的在昆明湖上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