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碑额或碑阴亦具这些属性。这些碑额或碑阴给清代隶书家的启迪是明显的。除了这些碑额或碑阴以外,清代隶书家对魏晋南北朝碑如《范式》、《李仲璇》等也认真临写,当然对诏版、砖文、镜铭也注意取法。正是这样,使清隶打破了传统隶书与其他书体的界限,体现出清代隶书家与时俱进、与时俱新的发展理念。清初隶书...
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初学书法以隶书入门最容易,而隶书当中以《曹全碑》风格最为秀美可人,而这件《席夔千字文》则有着明显的《曹全碑》的意境,点画干净,用笔自然,结构清晰,是一件学习隶书极好的入门之作,在此作基础之上,再去上水两汉诸家,方能够在隶书上有所建树。而今,我们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
本文所讲的席夔,为清代书家,其流传作品《隶书千字文》为其经典代表作品,风格上取法于《曹全碑》,但比《曹全碑》更加工整。有人评价席夔的这件书法作品,为隶书之“馆阁体”。席夔的《隶书千字文》,整体书风较为秀逸,与《曹全碑》风格基本一致,整体呈扁势。其中,席夔的《隶书千字文》多采用变体字,...
包氏颂扬邓石如的隶书:“遒丽淳质,而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在包所举的清代书品中,他分为“神、妙、能、逸、佳”五品,而神品只有一人,即邓石如的隶书。后来金农的隶书亦有盛名,但金以趣味见长,而邓则以骨力取胜,故清代的隶书,论功力仍推邓石如为第一。清代自乾隆以后,包世臣、阮...
清代书法家学《曹全碑》最得神韵者,非席夔莫属。席夔此人,名不见经传,只知道他字子研,四川彭县人。如果不是他留给世人的那件清代仅存的隶书《千字文》,或许早已无人记得他。当代书法家启功对它评价很高,认为此作之美比《曹全碑》更胜一筹。此作写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全卷共128行、1000余字,单字...
清代隶书特辑 古戈尔艺术 古戈爾藝術 2023-12-15 00:00 发表于 中国香港 在清代擅长隶书的500位名家当中,人们公认成就最高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郑簠,金农,邓石如和伊秉绶,后世将4人尊称为"清代隶书四大家". 郑簠(1622-1693),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今南京)人,清代著名书法家.其...
席夔,这位清代的书画大家,虽然相关记载不多,但他的隶书作品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隶书笔法秀丽、点画秀逸多姿,结体精致而神韵超逸。在席夔的笔下,隶书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动感和节奏感。他的作品《隶书千字文》更是被誉为“清代书法奇才”的杰作。席夔的隶书风格独特,与汉隶的...
清代隶书家不仅吸收了汉隶的精华,还对魏晋南北朝的碑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范式》、《李仲璇》等。他们甚至对诏版、砖文、镜铭等也予以关注。这种广泛的吸收和融合,使得清隶打破了传统隶书与其他书体的界限,展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清初的隶书大家郑谷口,以草法入隶,被包慎伯赞为逸品上;朱彝尊则以欧法...
穿越历史的长廊,步入伊秉绶那气韵生动的隶书世界,每一幅作品皆如龙腾九天,尽显大气磅礴、气吞万里之姿。这不仅是书法的盛宴,更是心灵的震撼之旅。八十八幅佳作,幅幅皆为精品,它们不仅仅是墨迹的堆砌,而是情感与哲思的流淌,每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家不羁的灵魂。伊秉绶,这位清代隶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