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兵变是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宋将郦琼于淮西率军叛降伪齐的事变。淮西兵变,宋代宋将郦琼于淮西率军叛降伪齐的事变。绍兴七年(1137年)三月,宋廷解除刘光世军职,以其旧部王德为驻淮西的行营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郦琼与王德有隙,宰相张浚复命心腹文臣吕祉节制淮西军,并将王德8000人马调回建康隶...
吕祉在庐州对淮西军的复杂和不稳有了更深的了解,便密报张浚建议另派将官“往分其兵”。八月上旬,宋廷命张俊为淮南西路宣抚使,置司于盱眙军;命杨沂中、刘锜为淮西制置使、副使,置司于庐州,欲待其军队一齐开到后,调郦琼等军回建康。此事引起淮西路土兵的严重不安,恰好此时,吕祉派人递送给张浚揭发郦琼...
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镇守于淮西的南宋军队发生叛乱,原隶属刘光世所部的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带领全军四万余人和十余万百姓投降金人建立的傀儡政权伪齐,史称“淮西兵变”。中国历史上的军变不在少数,但像淮西军变这样整建制的军队投降敌人还是实属罕见,更何况它还发生于整个...
淮西兵变,意味着南宋短暂的反攻阶段结束了。因为,淮西兵变的结果,实在相当于南宋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惨败,直接损失了四万军队,更主要的是,敌国因此多了四万军队。这一里一外,相当于南宋损失了近十万大军。更主要的是,它的政治影响也是空前惊人的。面对此情此景,南宋的宣传机构如果再说,人民都盼着受到大...
今天我们说说“淮西兵变”,导致这起兵变的主要人物是张浚,而导火索是张浚与赵鼎的权力之争。1、张浚与赵鼎 赵鼎(1085一1147),字符镇,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后受宰相吴敏荐,入开封府做官,就在此时,与太常寺主簿张浚相遇,“相得甚欢”,两人成为好友。赵鼎为人比较朴实,受洛学熏陶...
没想到由于一个小吏的消息泄露,郦琼爆发叛乱,导致淮西兵变,彻底毁掉了南宋北伐的良好局面,彻底粉碎了南宋君臣的美好幻想。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 自宋朝建立以来,它便与辽、西夏等国形成并立局面,其中辽国以强大的军队和骑兵力量对大宋构成了持续的威胁,成为宋人心目中的主要隐患。在徽宗时期,辽国的女真部落迅速...
在淮西兵变之后,赵构的大体主张基本倒退回建炎年间,求和始终是主基调,不管宋军打了多少胜仗也无法阻止赵构求和的决心。赵鼎辞相、淮西兵变,就是南宋政治的两次政治地震。这两场地震之后,南宋自绍兴四年以来积攒的朝堂生气和军心士气几乎荡然无存。那么,女真和伪齐呢?女真和伪齐也发生了两次政治地震,其烈度甚至不...
秦桧权势日盛,岳飞处境愈危。淮西兵变遂成打击岳飞之借口,局势愈发紧张。朝中诸多人士开始抨击岳飞,对他的忠心与能力提出质疑,纷纷指责其有不忠不才之嫌。高宗对于种种质疑,采取了默许的态度。岳飞的北伐构想遭全面搁置,与此同时,他手中的军事指挥权亦逐渐被剥夺。岳飞麾下的军队被逐一调遣,将领们被分散至四方...
淮西兵变是南宋初期一场重大的兵变,作为南宋四大将之一的刘光世,其军队在这一次兵变中土崩瓦解,从此以后南宋仅剩下三大将:张俊、韩世忠、岳飞。这一次兵变最终只是为岳飞的死埋下了伏笔吗?造成这一次兵变的原因是什么?宋朝政府还有什么其他的考量呢?一、刘光世玩火自焚绍兴六年,穷途末路的伪齐皇帝刘豫再次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