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期间,淮军又先后成立了志字营(统带张志邦)、桂字营(统带张桂芳)、介字营(统带符信)、良字营(统带周良才)、胜字营(统带李胜)、昌字营(统带周寿昌)、忠字营(统带骆国忠)、荣字营(统带骆金荣)、群字营(统带余拔群)、义字营(统带董大义)、芳字营(统带张士芳)、华字营(统带吴毓芬)、濂字营(...
随着汉人势力的冉冉升起,满清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之争,以及满汉的民族势力均衡的改变,也使得清廷无法再像逼迫曾国藩遣散湘军一样来对付淮军了,因为作为当时大清帝国最为骁勇善战、并且第一支完成近代化转型的军队,相对于已经腐朽没落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到“剿捻”结束时已经拥有30多支部队、8万多人马的淮军,已经是大清帝国...
淮军刚建立就被派往上海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这次镇压活动结束后,淮军人数扩张高达六万多人,随后淮军又被派往江苏与湘军配合对太平天国军又一次剿杀。淮军在李鸿章与曾国藩的带领下补充武装力量,逐渐发展中的淮军成了清朝政府的第一军队。淮军除了人数众多,而且他们的武装力量也比其他清朝军队更好的,同时淮军也是我国...
《淮军》 第二集 是骡是马遛一遛(上) 《淮军》 20140105 第三集 磨难星的丧钟(上) 《淮军》 第四集 克虏伯大炮的迷梦(上) 《淮军》 第五集 铁路难 难于上青天(上) 《淮军》 第六集 刘六麻子保台湾(上) 《淮军》 第六集 刘六麻子保台湾(下) 《淮军》 第七集 来自东洋的阴谋(上) 《淮军》 第一...
淮军,顾名思义就是淮河两岸的军队,即晚清时期以安徽淮河流域为主要招募地的地方团练武装,其将领主要是周边江淮一带的合肥人,而普通士兵乡勇多半是皖北人。淮军从建军开始就是西式的洋枪洋炮,告别了原始的大刀长矛。淮军曾攻下太平军重镇上海与苏州,协同湘军围困南京,朝鲜的东林党平叛以及后期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底子...
淮军组建仅仅1年,就能连续击败身经百战的太平军李秀成部,究其原因,就是其继承了曾国藩湘军的许多优秀传统。军队训练方面,李鸿章也严格效仿曾国藩,要求所有士兵能上得一丈高之屋,跳过一丈宽之沟,以便能踹破敌营;能手抛火球到20丈外;能腿绑沙袋日行百里。营制方面,淮军照猫画虎,也以营为单位,每营前后左右...
在甲午战争以前,淮军有3万多常备兵力。关于这个情况,李鸿章在1894年7月4日的《海陆兵数折》中进行过统计,并且一一列举了其中的主力部队,计有:“沿海陆军,除胶州台工经始未成外,山东威海卫则绥巩军八营、护军两营,奉天大连湾则铭军十营,旅顺口则四川提臣宋庆毅军八营,又亲庆军六营;山东烟台则嵩武军...
淮军能够崛起,赶上了个好时候。1862 年 4 月,上海的那些士绅花了多达 18 万两白银,雇英国轮船把 7000 多个淮军士兵给运到了上海。当时上海财赋巨多,靠着这个供养,淮军这支起初和湘军差不多,主要拿刀剑长矛打仗的队伍,没多久就在李鸿章的高明眼光下,很快就西化、实现现代武装了。那时候,虽说第一次鸦片...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湘军在上述两个方面强于淮军的同时,也存在弱于淮军的方面。湘军将领,包括曾国藩在内,多是受传统教育熏陶的儒士,一般来说,在政治思想方面较倾向于保守,对于西洋的东西接受较慢。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对西洋武器在某种程度上的保留。湘军使用洋枪洋炮的情况虽也有,但为数较少。湘军与太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