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的香气弥漫在朦胧的雾气中,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夜晚天色太黑,花儿会睡去,所以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诗词共赏】#诗话 苏轼在黄州时,居住在定惠院东边,周围杂花满山,但只有一株海棠。当地人不知道这株海棠的珍贵。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后,便把这株海棠当作知己,多次在花下...
苏轼《海棠》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泛:透出。崇光:高洁美丽的光泽。香雾:飘香的夜雾。空蒙:雾气迷 茫的样子。花睡去:相传唐玄宗召杨贵妃宴饮,贵妃宿酒未醒,唐玄宗 说:“海棠未睡足耳。”这里借...
这依然是落魄阶段的苏轼,然而就像一个贫困的情郎,用尽心力去呵护这棵风雨海棠,海棠的存在是他灵魂的爱人,妻子,美女。 我想此时他真正的爱人朝云也是不会反对是,这位女孩,陪伴过苏轼的富贵,心甘情愿陪着苏轼来到黄州,以弹丝弦的守操持家务,这树海棠同时也给她带来了春之亮色吧, 苏轼是在黄州这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认...
《海棠》 【北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 东风:春风。 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香雾:指海棠的香气。 空蒙:雾气轻轻笼罩...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前半部分反复刻画海棠,极力形容海棠幽独,高雅,美丽、清淑的品格,后半部分写诗人访海棠,见花生感,抒发了“天涯沦落俱可念”的情怀。这里赞美海棠,悲叹海棠,实际上也就是寄托作者的情操,悲叹自身的遭遇。全诗...
海棠 [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全诗只28字,但字字皆是精华,字字皆韵味无穷。这首诗的大意是: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首诗写的极美,句句唯美,情深意切,意境朦胧、浪漫,读来令人心醉。诗的首句写了风中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东风吹拂下,海棠花泛起了优雅的光泽。其中,“东风”是春风;“袅袅”,出自屈原《楚辞》中的句子:“袅袅...
“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 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散漫似轻埃。”唐代杜 甫的《渼陂西南台》中写道:“仿像识鲛人,空蒙辨鱼艇。”宋代苏轼《饮 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里,“香雾 空蒙”描写了海棠阵阵...
海棠即海棠花。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海棠花这一审美意象表现了游子思乡、离愁别绪之情。苏轼的《海棠》这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是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所作。全诗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