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是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简介 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 (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的报酬。利息率的...
正确答案: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
1.1 流动性陷阱的定义 1.2 流动性陷阱的特征 2 海外经验 2.1 日本:泡沫破裂后失去的三十年 2.2 欧元区:欧债危机后落入流动性陷阱 2.3 美国:次贷危机后落入流动性陷阱 3 现状:中国需避免“流动性陷阱”4 原因 5 启示 正文 1 流动性陷阱的定义与特征 1.1 流动性陷阱的定义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
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1、宏观经济陷入萧条,居民投资及消费大大减少,需求不足;2、利率达到最低水平,甚至为负。极低的利率让投资者对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国家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已经不产生作用,只能通过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方式刺激经济复苏;3、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
一、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指当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由于人们对于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作为个人享乐消费掉。 这是国内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面临的最大陷阱,也是需求型通缩的另一种说法。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人们之所以产生对货币的偏好,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随时可应付不测之需,随时可作投机...
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基于货币需求理论提出的一种假说,所谓流动性陷阱假说,经济学上指名义利率接近或已经达到零,货币流动性需求的弹性变得无限大,私人部门把货币和债券看作是完全的替代品,无论怎样增加的货币...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