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当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时,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被单位以“闲资”的方式吸收,因而对总体需求、所得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
流动性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是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简介 西方经济学认为,利息是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偏好 (指人们想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的报酬。利息率的...
中国需避免“流动性陷阱”。虽然中国基准利率离0仍有一定空间,但经济面临结构性“流动性陷阱”挑战:物价低迷;居民和企业存款呈现定期化趋势,居民消费倾向较低,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推动货币流通速度下降;M1、M2剪刀差走阔,民间投资持续走低;同时金融市场“资产荒”,存在资金空转。财政货币政策有扩张空间和必要性。...
流动性陷阱是一种经济状况,人们囤积资金而不是投资或消费。因此,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无法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短期利率为零(ZIRP)或负利率(NIRP)时。流动性陷阱导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会发生什么? 中央银行负责通过货币政策管理流动性。他们的主要工具是降低利率...
1、流动性陷阱的定义: 当利率极低的时候,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时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蓄起来,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性陷阱” 2、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 根据凯恩斯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人们的财富要么用货币形式保存,要么用债券形式保存,当利率比较低的时候,债券的价格比较高,人们预期债券...
由于预防动机的存在,无论利率如何变化,人们都会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正确答案:B解析: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即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知识模块: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反馈 收藏 ...
正确答案: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
1、流动性陷阱指的是利率水平的下降无法带来广义货币的派生,即无论央行投放多少流动性,都积蓄在商业银行体系内,无法进入实体,进而无法拉动经济和物价的上涨。 2、流动性陷阱的经典案例是2007-2008年的美国、2008-2014年的欧元区及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这几个样本的共性是在一次金融系统性风险发酵之后,实体的悲观预期...
1 当前主要矛盾不是“通缩”,而是“流动性陷阱”:是该全力拼经济了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通缩”,而是“流动性陷阱”。通缩是由货币供应不足导致的,而当前经济处于复苏早期,货币供应充足,但内需不足、信心不振,虽然一季度信贷M2高增,但大量货币以预防式储蓄的方式沉淀下来,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