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答案 1909年爱因期坦就有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爱因斯坦不仅最早将粒子特性赋予光波(1905),而且还最早将波特性赋予了理想气体分子(1924),可以说,是爱因斯坦最早注意到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由于波粒二象性被证明是自然界中一切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的量子特性,因此爱因斯坦的这一发现甚至比他...
波粒二象性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的。在20世纪初,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现象,提出了能量以"能量量子"(energy quanta)的形式发射和吸收的观点。这一观点后来为爱因斯坦、玻恩等物理学家所接受,并且成为了量子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波粒二象性是指微观粒子既具有粒子性质,又具有波动性质。这意味着微观粒子...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具体来说: 早期思想:早在1905年,爱因斯坦就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将粒子特性赋予了光波,这是光的波粒二象性思想的早期萌芽。 严格证明:到了1909年,爱因斯坦进一步严格证明了辐射(即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并指出了已被实验验证的普朗克辐射公式同时包含了辐射的波动性和粒子性这两种对立...
1924年,路易·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假说,他主张,“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具有波动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根据德布罗意假说,电子是应该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1927年,克林顿·戴维森与雷斯特·革末设计与完成的戴维森-革末实验成功证实了德布罗意假说。早期理论 惠更斯和牛顿的早期光理论 最早的综合光理论...
波粒二象性最早由德布罗意提出。德布罗意在20世纪提出物质波的假设,认为微观粒子也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从而开创了波粒二象性的理论。他的假设为后来薛定谔波动力学的建立以及量子力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被广泛认可。而在此之前,爱因斯坦则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即光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为波粒二象性的提出...
即:光粒子的运动轨迹是呈周期性的波。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十七世纪初笛卡儿提出的两点假说开始,至二十世纪初以光的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牛顿、惠更斯、托马斯.杨、菲涅耳等多位著名的科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正是他们的努力揭开了遮盖在“光的本质”外面那层扑朔迷离的...
波粒二象性的提出者是法国物理学家路易斯·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和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 Born)。 在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发现了电子、光子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路易斯·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了他的波动粒子假设,即任何一个物质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它的波长与动量之间存在一个对应关系。这个假设在...
光的波粒二象性指的是光即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其中粒子的特性有颗粒性和整体性没有轨道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谁提出的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爱因斯坦和德布罗意提出的。历史上,整个物理学正是围绕着物质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而展开的。光学的任务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谁提出的? 答案:德布罗意、爱因斯坦 参考资料:德布罗意的发表光的波粒二象性相关论文时,当时并没有多大反应。后来引起人们注意是由于爱因斯坦的支持。朗之万曾将德布罗意的论文寄了一份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看到后非常高兴。他没有想到,自己创立的有关光的波粒二象性观念,在德布罗意手里发展成如此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