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法忍”用字面意义上解释:“无(有)生(灭),(诸)法(受)忍,(不受有生有灭)。”“无生法忍”等同于“涅槃”。经论开示 大智度论 卷五十(大二五·四一七下):“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依据《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
法忍 摘自:佛学大词典 (一)二忍之一,三忍之一,六忍之一,十忍之一。谓对于诸经所说微妙幽深之法义能不惊怖,且能勤学读诵,而安住于教法之真理中。忍,忍耐、忍许、忍可、安忍,即指堪忍违逆之境而不起嗔心。大乘义章卷十一(大四四·六八五中):‘于法实相安住名忍。’法忍通常有苦法忍、道法忍之别。苦法忍...
而菩萨明心见道亲证如来藏,也证人无我,发起大乘无生忍,并对于世尊所宣说的微妙甚深无上的成佛之道有了法忍;但依所证第八识如来藏体性,于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中,详审观察领受第八识的本来无生,对此所生所见一切法,心能安忍,不取证无余涅槃。等到入了菩萨初地,发起道种智,渐次修学唯识一切种智,分证诸地无...
5.无生法忍:在无生忍的基础上,菩萨现观世间法的一切,都是众生种子的流住(众生心即是我心),当下即净土而勇发十无尽愿;因有解脱的功德而不畏惧三大阿僧祇劫,无所得的在菩萨五十二阶位上地地前进,这样的忍(安住)就叫做无生法忍。 6.正如《金刚经》曰:一切法的成就,得成于忍。
释法忍,俗姓郭,名本心,出家后法名法忍。以其曾在南京句容的赤山结茅,四方学僧景从,故咸尊称赤山老人。他是直隶宣化(后来的察哈尔者宣化县)人,清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年)生。地位 赤山老人,是清末宗门四大尊宿之一,相传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常州天宁寺冶开和尚的威仪第一,宝华山圣祖和尚的戒行第一,...
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佛教讲忍,有三种层次: 生忍: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忍受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 法忍:对心理上所产生的贪嗔痴慢,能够自我疏通,也就是明白因缘,通达事理。 无生法忍:是忍而不忍的最高境界。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是个平等美好的世界。能随处随缘的觉悟到无生之理,就无所谓忍或不忍。©...
法忍 是法忍,于生存的客观环境,冷、暖、饥、渴,违逆之境,不生心动念,起好恶分别。 所谓「法忍」,「法」之一字,广大无边。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称之为「世间法」,所以「世间万法」包括:金银财宝是法,房屋土地是法,生离死别、忧悲苦恼、人情冷暖、是非善恶等,一切有形无...
无生法忍来源于佛教术语,具体解释如下:一、概念简述 无生法忍中,“无生”意味着超越生死轮回的观念,是佛教修行者追求的一种境界。而“法忍”则是指修行者通过修持佛法,达到对种种现象和境遇的忍辱境界。因此,无生法忍可以理解为修行者通过修行,达到超越生死,对一切法境都能忍辱负重,不动不摇的...
「羼提波罗蜜」,羼提即忍辱,忍字心上一把刀,要做到忍而无忍确实不容易。忍有生忍、法忍,菩萨行生忍得无量福德;行法忍得无量智慧,福德智慧具足,事事得如所愿。 生忍的意义 生忍就是义无反顾地以慈心对待众生,就算众生恩将仇报,都不移心志。 佛十大弟子中「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