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诗里多见中国古代风物的描写,京都过去叫洛阳,它和奈良的城市布局都以中国古都为蓝本,名园也模仿唐宋景观,加上引中国典故、古诗颇多,汉诗的规律、意境和赤子情怀都与中国旧体诗趋同。单看一首,难分汉和。 汉诗成就如此之高,很大程度源于不少大诗人就是儒学名家,尤其是江户时代幕府将军对儒学的推崇,通过朱舜...
今天介绍14首精彩的朝鲜汉诗,这些诗文采斐然,水平不在我国诗歌之下。你觉得这些诗水平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真知灼见。 1. 平湖堂二首 其一 郑澈 宇宙残生在,江湖白发多。 明时休痛哭,醉后一长歌。 作者一生不得志,如同杜甫诗中所说:“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绝。” 2. 秋日作 郑澈 山雨夜鸣竹,草虫秋近...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诗经》基本上是四字一句的“四言诗”,而唐宋以后的诗歌,基本上是五言或者七言。从四言诗过渡到唐宋以来的“近体诗”,这中间有一座重要的桥梁,就是西汉时期兴起的五言诗。五言诗虽然只是每句比四言诗多一个字,但多了一个音符,多了一个词位,因而能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五言诗的代表作...
格式固定等特征,与现代新诗作比较,十三行汉诗具有现代新诗分行、通俗易懂、讲究节奏等诗性特征,在自由诗无边界放任的当下,作为格律体新诗的一种,它在写作的难度和高度上,对自由新诗的无边放任进行必要的羁縻,让白话收束内敛,让冗长的句子通过压缩更加简练传神。
日本人写汉诗,非常不容易,因为日语和汉语差异很大,他们不仅要了解典故和语法,还必须有深厚汉语基础。 中国境内的姜子牙雕塑 二 日本的古代文学有两大分支 一是用日文创作的和文学,比如和歌 诽句;另一种就是日本人直接用汉文和汉文语法创作的诗词文赋等文学作品,被称作日本的汉文学。 在日本的汉文学当中,汉诗是最...
广义的日本汉诗不仅包括律诗、绝句、古诗和乐府,也包括词。日本学者作词虽然不多,但是历史同样久远。日本填词开山祖嵯峨天皇于弘仁十四年(823)年所作《渔歌子》五阕,乃模仿唐代宗大历九年(774)所作《渔父》词,前后相距不过49年,可见日本填词与写作汉诗一样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日本词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名家...
《汉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收录了19首优秀的汉代诗歌。以下是对每首诗的详细介绍: 1.《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登上鹳雀楼,远眺山河壮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2.《春晓》:作者孟浩然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景,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人们的愉悦心情。 3.《登高...
在笔者看来,夏目漱石的绝笔之作并非未完成的小说《明暗》,而是上面所引的两首汉诗。1916年11月22日,夏目漱石病倒入院,不久便过世了,时年49岁。而第一首诗的首联“大愚难到志难成,五十春秋瞬息程”中的“大愚”,正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传奇人物、曹洞宗僧人良宽(1758—1831)的号。夏目漱石一生留下约208首汉诗...
之前介绍过朝鲜诗人李珥的十五首诗,今天继续介绍他的十四首诗。你觉得他的诗水平如何?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真知灼见。 1. 送尹子固根寿赴京 归期非阔岂伤神,自有幽悁未解颦。 乔木长沙朝帝路,淡烟芳草渡江人。 双行且忍忧时泪,万里毋轻许国身。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沉河这组诗可谓天马脱羁,飞仙游戏,俳句般长短,却自在游刃,在只言片语间展开一个诗人无垠的精神视野。人间况味,尘世百态,在组诗《无论》言简意赅的笔触之下,漫漶、堆叠、纷纷扬扬。不得不说,吴悯是个低调的诗人,默默阅读也默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