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年有“汉中对”,东汉末年有“隆中对”,其中“汉中对”是韩信为刘邦提出来的,“隆中对”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来的,两个都是非常著名的军事战略构想,究竟哪个更高明?二者根本不在同一级别,分析如下。其一,韩信的“汉中对”成功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失败了。成王败寇,判断一个战略决策高明不高明,最直...
刘邦成功入三秦与刘备没能成功走出汉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汉中对》的成功与《隆中对》的失败。 无眠心语: 汉中作为刘邦和刘备的起家基地,但是他们占据汉中的目的不一样,其结局也不一样。刘邦被动的接受了汉中,虽然汉中之地是一个沃野千里的鱼米之乡、天府之国,但终属于偏安一隅,刘邦素来有大志,他的进入关中...
汉中对,是楚汉相争历史的起点,刘邦集团由此制定了北上还定三秦,进而东进争夺天下的战略。从尔后的历史来看,汉中对的正确决策和成功推行,是刘邦集团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弱小走向强大的转折点,可以说,刘邦最终能够战胜项羽夺取天下,其胜利的基础,正是奠基于此。因此之故,有历史学家称“汉中对”为中国历史上战略决策的成功...
其实,在楚汉争霸初期,还有一个媲美诸葛亮“隆中对”的“汉中对”,它的故事主角是刘邦和韩信。 “汉中对”的故事背景是什么?主要讲什么? 话说前206年,刘邦就任汉王后,在丞相萧何的强烈要求下,拜韩信为大将,但心里忐忑不安。 韩信 一方面刘邦有强烈的“恐项症”,担心在未来的楚汉争霸中,自己打不过项羽。
这篇“汉中对”,可以说是刘邦版的“隆中对”。 后面的“隆中对”,很大的篇幅是告诉刘备哪里不能去碰钉子。 今天的“汉中对”,很大的篇幅是告诉刘邦自己就是颗大钉子。 你赶紧扎死他呀! 韩信先是用一臣事二主的经历帮刘邦分析明白了项羽的可战胜在哪,今后应该怎么做,还帮助刘邦指明了此时天时地利人和俱在,正是...
韩信的《汉中对》,要比后世诸葛亮的《隆中对》,要高明的多了。 韩信在他的《汉中对》中,字字指中项羽的致命要害。项羽打仗常常亲力亲为,对手下人不够放心,这和后世的诸葛亮有些相似。诸葛亮就是事无大小,皆亲自操劳,结果累死了。 项羽手下的龙且、钟离昧、季布等人,都可以独当一面,项羽就是不给人家机会。
韩信给刘邦陈述的“汉中对”,其实就是看到项羽的各种不足,让刘邦针对项羽的弱点进行对位补强。韩信在观人方面确实有一套,从项羽亲近的人、项羽对待金钱的态度、项羽对于信念的坚持等反面,看出了项羽的人生观、财富观和价值观,抽丝剥茧出了整个大战略。不过,韩信在分析别人的时候很清晰,在分析自己的时候就开始...
“汉中对”作为韩信出仕后为刘邦献上的第一条计策,帮助刘邦集团迅速扭转不利局面,。谋定战略进攻方向,是韩信战争谋略的经典之作,也是其情报分析艺术的集中体现。一、“汉中对”提出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06年,即史书公认的汉元年,刘邦统军进至咸阳,并于蓝田袭破秦军,秦王子婴投降,统治中华大地14年的秦帝国宣告...
汉中对分析楚汉三要素 1、地理 2、用兵方略 3、天下民心 1、还定三秦、原大秦之势 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史记、萧何世家》同年八月、25岁的韩信、带领5万汉军先锋军队、明修栈道 暗度陈仓!一举攻克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还定三秦!此时的刘邦、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