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报》创刊前,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与保皇派之间已经有过一些小规模的笔战。二、《民报》(1905年)创刊后,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担负着清除保皇派思想的影响,扫除革命发展的障碍,因此,民报一创刊就以“主帅”的身份,率先同《新民丛报》(1902年)展开论战。在创刊号上,就指名道姓地批判君方立宪的主张,《新民丛报》...
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这场论战的焦点是 A.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B.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D. 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
ii、大战的结果:以《民报》的大获全胜而告终,首先是因为《民报》所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所坚持的改良道路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因为《民报》一方论战力量雄厚,由孙中山挂帅,参与论战的有二十多人;而《新》只有梁启超一人,尽管他是驰骋文坛的老将,但毕竟势单力薄,交战几个回合之后就招架不住了。因为《民》...
早在兴中会时期,革命派报刊同保皇派报刊之间由于主张的不同,进行过一些小规模的论战。为了捍卫革命原则,清除改良派在思想上的影响,作为革命党中央机关报的《民报》,从创刊那天起,就主动向改良派最重要的机关报《新民丛报》挑战。《民报》创刊号发表了陈天华的《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和汪精卫的《民族的国民》两篇...
【摘 要】在清末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国民话语交锋中,报刊作为新式传播媒体,既彰显了政治结构的深层变革,也在技术与文化的互动中调节着社会关系。本文通过检视清末关于国民论述的研究,经媒介史视域回到《新民丛报》和《民报》的论战现场,追问并阐...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主要围绕__展开。A.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B.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D.革命会不会引起帝
1905 年至1907 年间,围绕中国社会变革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论战,这场论战( ) A. 聚焦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 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交锋 C. 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D. 暴露了革命派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
本次 论战的平台 ,主要是立宪派刊物《 新民丛报 》和革命派机关报《 民报》。 论战的主将,一方是《新民丛报》主笔梁启超,另一方则是陈天华、 汪兆铭、胡汉民等革命派人士。在论战中,双方就革命是否会招致列 强干涉和瓜分、种族革命是否需要与政治革命并举、社会革命与土地 革命是否为中国所必需、中国能否实行共和...
(一)双方论战的主要内容 革命问题:《新民丛报》认为革命将致内乱,从而导致列强干涉,甚至招来被瓜分亡国,因此应通过君主立宪,渐进改良现政府。而《民报》认为革命是内政问题,并非排外,不会引致列强瓜分中国,纵令引起干涉,亦不足惧,反会促起国人同仇敌忾;而现政府绝无改良可能,只能通过革命来推翻。排满问题...
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从1906年到1907年,革命派以《民报》为主要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进行了一场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大辨论,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